诚然,薛宝钗冒嫁,是附合其性格特征的,因她和贾元春一样,为了家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况,她也是喜欢贾宝玉的。可是,倒钗人士却不这样想,他们在主观上已经认定林黛玉的死就是薛宝钗的错,于是,便先入为主地寻找薛宝钗为实现个人目的种种证据。前80回,饱受非议的大致有两件事:
第27回,薛美人扑蝶(好美的场景),无意中在窗外听到小红对佳惠私聊自己与贾芸的情感,怕被人帖,自己却不知道,遂打开窗户。薛宝钗急中生智,假装追逐林黛玉,结果两丫头认定她们的体已话被林黛玉听了去。于是,便给薛宝钗安上了个嫁祸于人的罪名,且不说这是否就已经构成了‘祸’,就当时在那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人出于条件反射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会考虑到那么多呢?
第32回,金钏之死,王夫人良心上倍受遣责,内疚不已。薛宝钗作为晚辈,唯有温言相解,了却王夫人的内疚,作为一个外戚晚辈,她还能作什么呢?谴责王夫人吗?于是,便说可能是金钏在井边玩耍自个儿不小心掉下去的,或确实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不足惜。因此便扣之以冷酷。而嘶避忌讳拿出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死去的金钏作寿衣,却没有看见倒钗人士表扬的文字。
这种类似的冷酷之语还被倒钗人士挖出了许多,比如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殴,她制止母亲就此罢休,不必追究,表现她对自己亲人的冷酷。而当薛宝钗对哥哥外出买来的礼物不感兴趣,却看着薛蟠自己的泥人儿偷着乐,薛宝钗身上一股浓浓亲情,却不见倒钗人士表扬的文字。
薛宝钗在出场之初说了些应读圣贤之书将来有个好功名的“混帐”话,也被上岗上线地列为年轻一代封建卫道士的代表。这顶破帽子至今还留了几片碎布在美人的头上,大煞风景!全能不看,她在以后的故事中的表现。这是对薛宝钗的一切言行进行脱离实际的凭个人好恶的妄评!
试想,在这些所谓的“大家”口诛笔阀之下,薛宝钗如何做人?!于是,谁该为薛宝钗的名誉负责?又有了一个答案,就是这些倒钗的红评人士。
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骨子里是个心高气傲的少女,可是,她外冷内热,是个古道热肠好少女,她待人直诚,口碑极佳。在贾府中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婆子,没有一个不称道的,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玩耍。在贾府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混成这样的一个好人缘,实属不易。这点仅有心计是不够的,最主要还是薛宝钗的真诚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她处处关心、关爱他人,善解人意。
史湘云起诗社,作东没有经费,得到的是薛宝钗的帮助。不知史湘云在婶家生活状况的袭人,请史湘云做点针线活,薛宝钗知道后,主动把这活儿揽了下来。对颇有敌意的林黛玉,经一番深淡后,便得到林黛玉的信任而亲密无间,邢岫姻缺钱当绵衣时也是薛宝钗真诚的关照,一心向往大观园生活的香菱,也是在她的操作下,顺利地住进了大观园。这种之美的事例在文本中不胜枚举!
薛宝钗生活很是简朴,闺房中陈设几乎没有,出身在这么个皇商大家庭,有的就是银子,实在难得。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薛宝钗藏愚守拙,为人不张扬的本性,这点是时下一些暴富者的镜子。
好在时代还给了薛宝钗一个真正的本来面目!薛宝钗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众多的粉丝为绥护,为正她的名誉呐喊。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类似于薛宝钗的还有多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