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格局第六(2)
    格局第六(2)

    在自报家门之前,先来一段上场的小曲,如《西江月》、《蝶恋花》之类,这里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规格,随人选择。这种曲子向来不切合本场戏的主题,只是一些劝人们对酒忘忧、逢场作戏等的套语。我认为戏曲中开场的这一折戏相当于古文中的“冒头”,八股文中的“破题”,一定要开门见山,不应拐弯抹角。开场的这一折戏应该把本剧的大概意思概括进来,与后面自报家门的词句相互照应。前面是暗说,后面是明说,暗说就像八股文中的破题,明说就像八股文中的承题。像这样建立戏剧的结构,这样的曲文才是有根有据的。科举考场中批阅试卷,看到第二三行才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好,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可要可不要的了;打开试卷,一篇文章的开头就能把考官的眼睛一把抓住,使他目不转睛,这样的文章才是上等的作品。我希望人们写文章时都要想到这一点,不只是戏曲创作才这样做。

    元代戏曲开场只有几句话就点明了中心,称之为“正名”,又叫“楔子”,这些开场多则四句,少则两句。这样好像很简捷,但是不登台演出也就算了,既然是让副末上场,脚才站稳,刚说了两句,就要马上抽身下台,也让人觉得太匆忙慌乱了。所以增加自报家门一段,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在自报家门之前,另外还有一些话,现在演戏的人都把这些话省去了,只从自报家门说起,这样做只是为了省力气,却浪费了作者写这部剧的一片苦心。凡是说话、写文章,都是同一个道理,开头不要离题太远,也不要马上说破。文章所忌讳的是开头就直奔主题,先说几句闲话,然后再言归正传,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惜字如金,如此慌张呢?作者千万不要因为人们大都不读开头而省略要写的文字。至于最后自报家门的四句话,不仅要写得完善,还茵致不俗。元代戏曲的“楔子”,有点太死板,不值得效法。

    ○冲场

    【原文】

    开场第二折,谓之“冲场”。冲场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必用一悠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及四六排语,谓之“定场白”,言其未说之先,人不知所演何剧,耳目摇摇,得此数语,方知下落,始未定而今方定也。此折之一折一词,较之前折家门一曲,犹难措手。务以寥寥数言,道尽本人一腔心事,又且蕴酿全部精神,犹家门之括尽无遗也。同属包括之词,则分难易于其间者,以家门可以明说,而冲场引子及定场诗词全用暗射,无一字可以明言故也。

    非特一本戏文之节目全于此处理根,而作此一本戏文之好歹,亦即于此时定价。何也?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知不作之为愈也。然则开手锐利者宁有几人?不几阻抑后辈,而塞填词之路乎?曰:不然。有养机使动之法在:如入手艰涩,姑置勿填,以避烦苦之势;自寻乐境,养动生机,俟襟怀略展之后,仍复拈毫,有兴即填,否则又置,如是者数四,未有不忽撞天机者。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