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第一(12)
变化成什么式样呢?我说最妙的是冰裂碎纹,像前面所提到的糊房子的式样,跟屏轴最相配,把它糊在墙壁上不免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制作方法是在题字绘画之前,在全副纸上画冰裂碎纹,按照纹路裁剪开,各自成为一幅,题诗作画之后,再把它们合起来。必须在纹路画完之后、分开之前,在纸的背面做个小记号,以便知道哪一块是第一块,哪一块是第二块,哪一块横着排,哪一块竖着排,哪个角跟哪个角相连。然后按照号码连接在一起,才不会有拼凑不全的麻烦。中间的一些零星小块,必不可少,如果嫌它们的太零碎而不画,那么最后整幅画就会只有宽的没有窄小的,而不像一幅冰裂纹了。但是最小的那些碎片,不宜题字作画,只用白纸间隔,要是每一片上都有了字和画,就会纹理不清,反而破坏了整体的效果。这是针对先画底纹,然后再题诗作画而说的。因为在实行一种新方法时,不能不先从简单的做起。等将来装裱技术做得熟练了,随便用现成的字画,都可以把它裁减成冰裂纹,只是把四四方方的角变成纵横交错的角而已,跟裱合锦的方法一样,这是裱匠的工作,是我授意他们这么做的。
还有一种书画合一的办法,就是由我作主,授意给题字作画的人,就没有裱匠的事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自古以来的说法。作画的人根据诗的意境作画,题诗的人根据画的意境作诗,这也是向来的规矩。但毕竟诗还是诗、画还是画,没有把它们混在一起的。把它们混在一起请从现在开始。办法是在画大幅山水时,每当可以不画的时候,就留下余地来作诗。如在悬崖峭壁下,长松古木旁,亭阁之中,墙垣之隙,都可以留下来题字。遇到名人,就向他们索求新诗,根据所留之地的宽窄来定字的大小,或者是鹅帖行书,或者是蝇头小楷。就是用题画的诗来装饰所题的画,说是当初的原迹可以,说是后来的题咏也可以。那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以前是抽象的言论,现在成了实事,也可算是游戏于笔墨之中的一种小神通。请向高明的人请教,看它是不是可行。
○茶具
【原文】
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然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无乃仲尼不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义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