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战士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史前巨兽 洞狮与拟狮(2/2)

    进入欧洲的原始狮(pantheraleofossilis)适应了山地和寒冷的气候,进化成洞狮(pantheraleospelaea),一些学者推断美洲拟狮(pantheraleoatrox)可能就是洞狮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亚洲北部的白令大陆桥,进入美洲大陆单独演化而成。同样,留在非洲的原始狮通过相应演化(也出现过一些已绝灭的特化分支),进化出现代非洲狮和亚洲狮(它们是非洲狮在距今更近的时候再次进入亚洲而成)。

    在距今30万到10万年期间,洞狮(pantheraleospelaea)的足迹遍布欧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区。不过很明显,它们不太适应密集的森林或较深的雪原。洞狮化石在欧洲最西分布达英伦三岛,最东到西伯利亚的alazeya河流域,它们的主要猎物可能是马、骆驼、猛犸幼崽和各类野牛,也许就是追踪这些猎物,它们中的一支通过了冰河时期的白令大陆桥,进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广阔的环境迫使它们演化出长长的四肢,以利更快的奔驰,美洲拟狮出现了。

    当时北美草原的环境及食物状况可能大大由于欧亚大陆,美洲拟狮的扩张显得非常迅速和顺利,它们从阿拉斯加向东进入育空地区,向南穿过威斯康星平原直达佛罗里达、墨西哥甚至是秘鲁南方的山地。与洞狮的习xìng一样,相当密集的森林使得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进入育空的美洲拟狮们在狩猎中难免要与别的食肉猛兽发生冲突,诸如巨型短面熊和体形类熊的似剑虎(homotherium),成群恐狼的sāo扰也不可不防。不过,凭着强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拟狮往往占得上风。不少学者推测,与现代非洲狮一样,美洲拟狮也是营群居生活、群居狩猎的社会化动物。然而,也有学者宁愿相信它们是单独或成对狩猎。他们的依据恰恰来自labrea沥青坑,那里发现的美洲拟狮的个体中,雌雄的数量相当,这一点与现代非洲狮(pantheraleoleo)大不相同。

    也许与洞狮和现代东北虎一样,美洲拟狮较好地适应了育空地区寒冷的气候,它们住在洞**或峡谷中,并以干燥的草来铺垫它们的窝。依照美洲拟狮的解剖构造,至少能像非洲狮一样,在追击猎物时能达到每小时48km的速度。与美洲剑齿虎一样,它们最主要的猎物仍是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发现的冰冻的野牛尸体,据专家考证,该野牛就是于36000年前被美洲拟狮所捕杀。马类、叉角羚甚至较小的猛犸也在它们的食谱上,远古人类呢?(不过,在美国爱达荷州一处古印地安遗迹中发现,在距今10,300年前,古印地安人曾捕猎并杀死过美洲拟狮)。

    美洲拟狮和欧洲洞狮都在大约10,000年前灭绝,也许因为它们的一些主要猎物——大型食草动物先后灭绝所致,也与它们相当特化的体态与习xìng无法适应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有关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