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赢在心态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学习,青春炫妙的主旋律(17)
    第六章 学习,青春炫妙的主旋律(17)

    要想避免高考时出现过度紧张,现在就要对自己高考得分有一个准确地预测,就像一位农民在春天的时候种下了豆子的种子,那么在秋天就不能希望收获西瓜。根据自己三年的学习情况和自己在群体中的成绩位置,客观地定下自己的高考成绩的目标位。其次就是将总分细化一下,根据自己各学科的强弱情况,分析各科能够为总分提供多少分,量化之后就能够保证自己在考场上情绪平稳,比如你预测数学得100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有两道大题不会而乱了阵脚,因为在计划中就没打算要这两道题的分。

    高考的确给考生带来压力,当我们理性地面对压力时就会发现,当下的压力并不沉重,真正让我们感到沉重的是我们对未来会发生未知事情的担忧,或不知道过去某些事情会怎样演变,我们在预算着压力,预付着压力的代价。比如“如果我在考场上出现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这一学科肯定是彻底完了。”“以后各科的考试肯定会受影响。”“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被人家瞧不起怎么办?”……于是提前预支压力将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人为地延长了压力对自己的打击。

    活在当下,当下的你还能自由地支配时间,能够不断地夯实知识,还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平稳的心理环境。

    以积极休息调整状态

    列宁的名言“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鞭策着好几代人,这句话内涵和外延同样很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着实践,效果则各不相同。学会积极的休息则会使我们事半功倍。

    少数的考生问我是不是可以在临考前三四天让自己完全放松,不念书了,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曾经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听教师说在考前帮助孩子放松,误认为在高考之前一定不能念书,于是陪着孩子到北京爬香山,希望通过爬山体验给孩子一些启发。高考的结果与这位家长的良苦用心完全相反,孩子考前总惦记玩,心散了,失去了临战的状态,直到最后一门才真正找到了感觉,但已回天无力了。

    俄国心理学家设计过一个关于休息的实验,他让几位被试者用右手持续工作,要求右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然后彻底地休息。他记录每一次休息后的工作时间和效率。过了几天,又将这些被试者请来,这一次先是右手工作,休息右手时,请他们左手工作,当右手休息结束开始工作,左手停止工作,这样左右手交替工作来完成休息。实验结果显示:以交替完成休息的方式使右手的工作时间更长,效率更高。心理学家称这种休息为“积极休息”。人的大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控制右手,右半球控制左手,当左手工作时,左半球休息,左手的活动使右半球处于活动中,为正在休息的左半球进行“按摩放松”,进而使左半球休息更加充分,当左半球掌控的右手再进入工作状态时效果更加好。

    现在知道应该怎样休息了吧,如果做理科的题目累了,活动一下身体,看看文科的内容,文理科目交替进行,达到积极休息的效果。

    高考前一周,如果能够保证每天做一套题质量有保证的题目对保持应试状态是大有好处的。完全脱离备考状态是消极休息,会导致高考时没有了题感,不成功是在预料之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