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士,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道家为代表的隐士,法家为代笔的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帮人秉持不同的主张,吵来吵去,就有了百家争鸣。
68 解剖儒墨
作为周公的头号粉丝,孔子一生都在为复兴周礼奔走呼号。
他提出的解决乱相的方案就是让一切都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对一切违背周礼的行为比如“八佾舞于庭”大加鞭笞。
体现周礼所制订的伦理法则的情感就叫“仁”,通俗些讲就是拿人当人,然后有差别、分等级地去爱你周围的人。
感情是分亲疏的,父母、兄弟、朋友,对不同的人你不可能施与相同的爱,“仁”就是让你理清这一层一层的关系,有梯度地去爱他人。
当然有人会问,凭什么?
凭孝悌之道。
敬爱父母叫“孝”,友爱兄弟叫“悌”,孔子认为这两种爱是人就有,无须解释,是“仁”的情感基础。 同时,孝悌具有可延展性,敬爱父母做到了再进一步就能敬爱父母的父母,友爱兄弟做到了那亲兄弟以外的堂兄弟、表兄弟乃至同乡好友都可以当做亲兄弟一样来爱。人同此心,当每个人都这么去身体力行,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明确了。又因为封建社会的家国一体,周礼也就恢复了,天下也就安定了。
“仁”的具体实施有一套方法,叫“忠恕之道”。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
这是忠。
万一别人不愿“立”不愿“达”呢,比如道家那帮人,天天想着无为,你跟他谈治国平天下显然不现实。
如果别人无此愿望,不同意,切不可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有说“no”的权利,这是一种尊重。
这是恕。
忠和恕一正一反,一个积极作为,一个消极不作为,共同构成了推行仁爱的准则。
孝悌是为仁之本,忠恕是为仁之道。除此之外,哲学家张岱年友情提示三点:
第一,仁爱不是无原则的姑息养奸,对不仁之人一定要鄙视、远离;
第二,仁不包含“智”,知识多寡智商高低不影响你推行仁爱。既仁且智者,可以谓之圣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