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与贵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7)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7)

    袁盎并不回答经济因素,而只是说,如果吴国真的有豪杰刘濞就不会谋反,他们引来的都是一群无赖。不过,袁盎似乎忘记了他曾做过无赖的帮凶,他曾把杀人犯季心(季布的弟弟)藏到自己家中。此番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只不过为中央、为刘启打打气。晁错更希望中央军事胜利,当即表示赞同袁盎的分析。晁错的直率表达意味着他对事不对人。

    当谈话涉及到具体方案上,袁盎却说他的意见不能为人臣听到,也就是想把晁错支到一边,没头脑的皇帝也同意了。袁盎说,吴楚传的书信上写得很明白,之所以起兵是因中央听从晁错的建议背叛祖制削夺诸侯土地。他们目的就是要诛杀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解决的办法只有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还回被削的封地。兵不血刃,大家都好。

    仔细体会袁盎这番话,就知道这小子想干什么,前面谈中央在军事上一定胜利,后面又说无需动兵杀了晁错即可,岂不自相矛盾。晁错早在刘恒时期就主张削藩了,能不能执行并不是他说了算。御前会议讨论过的,用邓小平的话讲:“‘文革’这件事情,我们都是举过手的。”刘启最终拍的板。由中央执行的重大决策,出现问题了怎么能把责任都推给晁错。况且诸侯举兵根本不算问题,本是预料之中的事。袁盎这么说,典型的打击报复。

    倘若没有晁错赞同袁盎分析这一情节,还可以说袁盎属于正当自卫。可袁盎明明听到晁错的话,依然铁石心肠地要置晁错于死地。刘启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作了激烈的心理斗争,来了一句“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史记·吴王濞列传》)——要考虑真实情况怎样?我不会因一人而得罪天下人。袁盎赶忙补充一句,自己就这两下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皇上您拿主意吧。

    刘启下定决心杀晁错,当即任命袁盎为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令其秘密收拾行装准备出使吴国。如果说刘启是因头脑一时发热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那么在以后的十多天里他完全可以纠正,每天他都与晁错谈论军事问题,可惜袁盎献计杀晁错的计划却始终没有传到晁错耳中。刘启授意丞相、中尉、廷尉上疏弹劾晁错:

    辜负主上的恩德和信任,离间皇帝与群臣、国民的关系,又要把城邑送给吴国,毫无臣子之礼,实属大逆不道,应判腰斩之刑。其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不论老少全部公死,暴尸街头(弃市)。

    一切都是秘密进行,没有走司法程序,直接由刘启批复,立即执行。刘启派中尉去欺骗晁错,让他乘车巡察市中,于是身着朝服的晁错被匆匆腰斩于东市。

    杀晁错的理由毫无充分依据,见不得人,从匆忙的杀戮就可以看出来。在指定晁错的罪行中提到,晁错建议刘启统兵亲征而他留守长安;又建议把两座城邑送给吴国,争取他们退兵。据说刘启听了很惊愕。

    易中天先生很赞同苏东坡的见解,苏轼的见解立足于晁错必须死,而且死因完全是晁错自找的。苏轼之论毫无新意,晁错必须死的理由也经不起推敲。根本原因不在这,而是体制与人性之恶的完美结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