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篇 官衔职务(7)(2/2)

    我国古代其他军衔:

    元帅、校、尉、士官职设置由来

    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谋元帅,赵衰说郄縠可以,“乃使郄縠将中军”。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统帅,是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的晋国名将先轸,不过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尊称,还不是正式官职名。到了南北朝,元帅才成为官职名称。北周宣政元年(578),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之后,元帅一职开始常用。元帅多在战时用,征程结束后立即收回,复原军衔。李渊入关后,设有左右元帅。唐代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统帅。宋靖康时,封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抗拒金兵;金攻打宋时也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虽权位极重,但也不是定职。元代开始,元帅一职有所变化。元代外省和边疆常设有都元帅、元帅府等,作为地区军事长官。明代在枢密院之下设元帅府,有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不过,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已经被削弱,仅为二、三品官职。

    “校”在春秋、战国时有官职之意,多指下级小官吏。《周礼?夏官》记载中,“校人”指“马官之长”。春秋时,鲁国也有此官职,《左传?哀公三年》有:校人乘马、命校人驾乘车等。直到战国时“校”才开始成为一种下级军事职官,如《商君书?境内》:“军爵,自一级以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士。”又如《墨子?迎敌词》:“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校,盖军部曲吏。”

    春秋以前,“校”是作为一般小吏的通称。到战国后期,“校”成为军队步兵的编制,是军事编制之一。在《通典?兵叙》中记载:“十人为一火,五火为一队,二队为一官,二官为一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禆,二禆成一军。”秦朝时设校尉一职,汉朝时级别仅次于将军。在现代军衔中,始设校官于尉官之上。

    “尉”作为军事职官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已用作官名。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也称军尉,主管发兵使民。这时的军事长官“尉”仍然是文武不分的。战国时赵国设有“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后来各国在将军之下多设“国尉”、“都尉”。秦国曾以国尉为武官之长,“尉”才成为专职的军事武官,由武官担任,不再任命文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