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篇 民间习俗(9)(2/2)
    杜甫的《蜀相》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道尽后人对诸葛亮高风亮节的尊敬和怀恋。在现今“武侯庙”庙门的门廊两侧是一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对联;室壁里,则刻着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书法超绝,天下闻名!

    在武侯墓祠中,还有各种各样对诸葛亮表达纪念的楹联。如:“未定中原,此魄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存,道路争瞻汉相坟”。“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这些楹联,也道出了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的缘由。而柏树下的忠魂,却常令人深思不已!

    中国人为何还要起小名:

    讨吉利、借用或排行命名

    古时中国人都要取个小名,小名是怎么回事呢?

    在《左传》、《国语》的春秋人物中,有丘(孔丘)、重耳、杵臼、黑臀等小名记录。据载:小名兴起于秦汉之际,如吕后小名娥妁,汉武帝外祖母小名“臧儿”。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说明“犬子”当时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宋人王楙在《野客丛书》解释道:“所谓犬子者,即小名耳。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今人名字犹有此意,其理甚明。”

    汉朝时,取小名的习俗已经流行。班固《汉武故事》云:汉武帝四岁时封为胶东王,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答:“欲得妇。”“欲得阿娇否?”答:“若得阿娇作妇,当做金屋贮之。”这里所说的“阿娇”,正是陈皇后的小名。陈皇后与司马相如是同一时期的人。陈皇后失宠后退居长门宫,曾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诗,相如为之作《长门赋》。

    那为什么要取小名呢?一、讨个吉利,叫起来也得些口彩,如家宝、喜儿、来福等,直接的表达了起名者的美好愿望。二、以排行而命名或出于迷信特意取用的,像阿三阿四、重七重八和铁蛋柱子之类,既有亲昵怜爱,又有卑贱、易“养活”的意思。三、取一些琅琅上口,好记好叫的名儿,借用身边周围的金石、花鸟、鱼虫,甚至是禽兽之名,如“虎头”,“文豹”,“锁儿”等。

    为什么要取卑贱的名儿呢?民间有个说法,说是在阎王殿里有个勾魂鬼,不喜欢人长的太聪明,于是专勾那些聪明伶俐孩子的魂儿。只要他看上的孩子,魂儿被他一勾,立刻变得笨拙,不聪明。于是,给备爱疼爱的孩子,起个格外俗气的名字,可以让孩子藏匿于“俗孩”之间,让勾魂鬼找不着。也因此,有些家长,索性给孩子起个丑名。

    另外还有些文人趣事,比如欧阳修并不信佛,却为家里的一个小孩取名“僧哥”。有个和尚曾疑惑不解地问道:“公不重佛,安用此名?”欧阳修答曰:“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是也。”和尚听了惭愧不已。宋俞成笔记《萤雪丛说》记载:“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希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曰鲁,或曰拙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如司马相如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尝择称呼之美哉!”可见取小名也得多做些讲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