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篇 民间习俗(9)
    第六篇 民间习俗(9)

    我国赏花、爱花、护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来已久。最早名传史册的是屈原,他亲手在家“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在诗中赞赏兰花“幽而有芳”,并常在身上佩戴。故后人以屈原喻兰花,视为“花中君子”和“国香”,把兰花作为高尚气节的象征。

    东晋末年诗人陶渊明,在唐朝时,因为爱菊名声得以大振。赏花成为文人世界的精神象征!陶渊明也成为了菊花神,赏花由文人、士人之间的爱好渐渐变成民间的花神节。陶渊明自“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归里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宅边遍植菊花,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写了很多与菊花相伴的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来到他家,劝到:“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六十三岁的陶渊明给自己写下著名的《拟挽歌辞三首》,其中有“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等。

    到唐代的时候,据传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并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开始流行花朝节活动。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举行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诗云:“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清人蔡云的《咏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但到了宋代,花朝节一般在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举行。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因为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坟墓周围为何种柏树:

    诸葛亮死后定军山种植柏树

    在我国北方,常能看到一些坟墓周围长着一簇簇的柏树,这种柏树常被人们称为坟柏。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坟墓旁种柏树呢?不仅仅因为柏树长得高大挺拔,还与柏树的历史有关,柏树能使人产生肃穆庄严的感觉。

    而坟墓周围种柏树的习俗,是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公元234年,蜀师诸葛亮率兵伐魏。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时,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当时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在五丈原一边屯田练兵,一边伺机伐魏。魏将司马懿狡猾无比,筑起营垒,只守不战。诸葛亮与魏军在五丈原对峙百来天,用尽诱敌之计。一次诸葛亮引诱魏兵入葫芦沟,放火烧断谷口,正可大败魏将司马懿时,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诸葛亮自知命不在蜀。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退兵。当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后,便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不再犹豫立刻带领魏军追赶出来。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过来,一阵摇旗呐喊,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慌忙撤退。此后人们编个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司马懿,字仲达)!”后来司马懿进兵到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布局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以身殉职后,曾留下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同年年底,后主刘禅将其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下。刘禅亲自下诏,在墓地种下54株柏树,象征诸葛亮享年54岁。那些坟柏,至今仍存有22株,之后便成为坟柏的标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