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芹集-周汝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陌地红情——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诗话
    “红情绿意”,宋代词人创造了这种美好的语言。我自己对它,又别有一层“感受”,宋代词人怎么也无法料想,到后世会有我这个人,竟把它和《红楼梦》联在一起。真的,我曾几次设想曹雪芹写怡红院,多少受过它的暗示或影响。

    这种想法和一些有关的联翩思绪,过去难得机会一谈,岁月既久,也就淡忘了。不想这一次在海外却使我重新想起了它,并且觉得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意趣。

    台湾省籍的洪铭水教授,在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任教,此番也应邀出席了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盛会的第四天,忽蒙他出示诗句一篇,览之,其文如下:

    六月十九日晨起阴雨濛濛值逢雪芹生日有感

    诗鬼未夭两百岁,吟风寄雨过西东。

    红楼寻梦梦不断,陌地生情情也红。

    他还为诗句和题目设了三条小注,在“生日”下,注云:“据张加伦先生考证。”因为大会论文有一篇就是《曹雪芹生辰考》,主张雪芹实生于雍正二年五月初七日,而今年的首届国际红学大会,适然巧值此时。他为“诗鬼”作注云:“敦诚以诗鬼李贺比曹雪芹。”为“夭”字作注云:“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未过中寿,故谓夭。”当然,我还可以代他作一条补注:陌地生,是地名madison 的音译,亦即大会的东道主人威斯康辛大学的所在地。不待多言,洪铭水教授正是妙语双关,巧为运用。

    我诵读此诗,觉其笔致不凡,深有意趣。结句尤见其深情别具。大会闭幕后,他以一日的时间来陪我们同游大湖之滨,种种情意,我才体味到他对来自祖国的出席者是怀着何等的感情,也才更理解他的诗句的深度。

    照我看来,《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同时又是一篇伟大的抒情诗。国际红学会上出现了许多诗篇,——或者说离不开诗篇,也就不是费解的事情了。因此我不妨将这些“诗的形式的红学论文”在此摘要介绍。读者自有知音,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纽约市立大学的唐德刚教授,诗才极为敏捷,片刻而成,移时数首,使我叹服——我也曾以“倚马”急就而自负过的。他早曾读过叶嘉莹教授的《哭女诗》,感动得至于垂泪;这次在会上与她相识,立时赋诗为赠,其句云:

    哭女诗中感性真,研红相识亦前因。

    芹溪若再来尘世,卿是金陵榜上人!

    叶教授早先与我虽系顾随先生的同门弟子,但仅曾通讯论学,未尝会面,也是这次才得拜识。她现为加拿大籍,原是北京市人。她专研中国文学批评史,学识高超,闻名国际。她虽非红学专家,而研红专文素为学者所重。她的诗词,也是流传众口。

    唐德刚教授为人豪迈,素性诙谐——我从他诗文中所得印象如此,但不知恰确与否。大会第三天,我们座位相邻,他在右旁,忽然递过一张纸来,我接在手中看时,却是一首七绝:

    十八日晨,听周汝昌先生评余珍珠女士论文,许其不讥刺贾政袭人为难能,深得我心,即席草呈汝昌先生,誓为后盾也。

    自是尘凡奇女子,阿奴身世亦悲辛。

    翻残脂后三千注,最恨酸儒骂袭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