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如上文所说,邓艾和对周济自己的年长官员一样,他对司马懿的感激是在心里的,比任何人都深,但是他不是采取俗人的拜司马懿为义父等虚礼,而是尽心尽力为司马懿办事,以自己的才能来报答自己的知己。
邓艾先做的是兴修水利。当时司马懿让邓艾“行陈、项、东至寿春”,身份可能就是司马懿的幕僚,没有什么品级,但是见一般官员未免要大上半级。巡视回来后,邓艾给司马懿上书,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怕自己口吃误事,专门写了一篇《济河论》给司马懿看,上面写道:“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讲究半农半兵的军屯,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加上开凿漕运,减少了运输上对粮食的耗费,得到司马懿的赞赏和支持。
应该说,能够想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和邓艾早年在民间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邓艾不同于三国时代其他的士大夫,他的出身是平民,深知民间的疾苦。田地没有水利设施,天旱的时候得不到灌溉,下雨的时候又遭受涝灾,而大批不耕而食的军队又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史书上说“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者,艾所建也”。
邓艾正是孔子所称赞的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那种人,如果生在治世,邓艾应该是一代良相。其实,仅仅凭借兴修水利一项,邓艾就应该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毕竟中国历朝历代能够想到兴修水利的王侯将相太少了,水利设施的破坏不惟是战乱的原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