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国人物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 用人为政(2/2)
    自来读演义的比读正史的要多,就先谈谈演义里的诸葛。演义里的诸葛亮和中国其它演义小说里的智多星角色是一样的,聪明,聪明到要处处表现他的聪明。而很不幸,他们的聪明往往是用在耍弄耿直的下属和暗地里耍弄他们的上级上的,对于敌人,他们的耍弄往往是赚了些小便宜,就不见获得什么大收获。越浅的水就越容易浑浊以显得深不可测,越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越喜欢弄玄虚来掩盖自己的平庸,不管是什么战役,他们总要造出些个神秘感来,谁都是他们手里的木偶,听他们摆布,越是自己人越要受他们摆布。传说里的诸葛亮们眼里,别人都是无知的群氓,越是自己人越无知,越愚蠢,越要对他们言听计从,连被他们捉弄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够他们的好伙伴。甘心被他们捉弄并言听计从的领导是才算是好领导,甘心被他们捉弄甚至耍笑的同事和下属才算合格。归根结底,诸葛亮们的眼里,自己是天生优越,天生高人一等,谁都要尊重这种优越,谁都要遵从这种优越,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优越的,和他们是没有平等的合作的,平等是他们对恭维者的赏赐和对换取官帽的银两。现实里自以为的诸葛亮们,每每也是这样的世界观,看不起任何人,可是又往往没有看不起的理由,因此,每每也更被别人看不起。

    史实上的诸葛亮之所以最后堕落到廖化当先锋的境地和这种劣根也是分不开的。鞠躬尽瘁的背实质是事必躬亲,事必躬亲的原因是对下属的不信任,无能的固然不能够信任,有能的则更不能信任。或者,有人会提到姜维,事实上姜维在诸葛亮的心里不过就是“鹰犬之任”,诸葛亮死后命令统率全军回朝的是那个小人杨仪,诸葛亮的继承人是蒋琬,然后是费祎。后来被一个刺客宰了的费先生,在压制姜维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吾等不如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只有持这种观点的人,才是诸葛亮觉得能够托国的人,不然就至少是个浮躁。姜维能够得诸葛欣赏的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资历不如,只身来蜀,没有依靠;另一个是因为诸葛亮当年兵败于张郃的时候,得姜维和拔西城县数千老百姓入蜀是唯有的政绩,如何不需要夸大呢?姜维这样的人才在蜀国的用人体制里能够最后掌权只能说是运气好,适逢其会罢了。

    中国主流文化里学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劣根性的破坏力,为了保住自己政治上的位置、学术上的位置,具有这种劣根性的知识分子总在有意无意地干着忌贤妒能、戕害人才的勾当,从战国时的庞涓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要还没有被后来者所打倒,这些人的身前身后名都算得上是堂皇而至于高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