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总裁任正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四章 国际化:驶进蓝色海洋(1)
    第十四章 国际化:驶进蓝色海洋(1)

    红旗插遍全球,换回钞票和影响力。国内市场已无更大空间,走向风云难测而富含机会的蓝色海洋,哪怕交出昂贵的学费。

    国际化需要现实的努力和艰难的开拓才得以实现。敢于震撼别人需要勇气,更需要无尽的努力。

    出征:剑指海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世界巨头都云集于此,华为创立之初就在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还在施展“土狼兵法”为生存而拼搏时,忧患意识极强的任正非就已经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一旦国内市场饱和了,华为怎么办?上世纪九十年代,任正非就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并开始着手探路。

    事实证明了任正非战略家的眼光。1996年至2000年,国内通信运营商的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4.9%,2000年至2002年就陡然降到了2.1%。市场增长有限,竞争日益激烈,每年高额的3g研发费用需要着落。同时国际市场的利润空间也相当客观,国内智能网每线价格为6元人民币,国外高达15到40美元!国内为争夺2000万的项目会投入七八十人,而在国外还不到一个人,一个人同时得管好几个项目。华为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还是要“活下去”,尽快抢占一些市场取得收益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否则机会稍纵即逝。

    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在全球范围市场上与思科、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全面较量难以避免,这是对华为真正的考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