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动机里,一氧化碳和碳化氢不燃烧而排出来,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目标是想把这些不燃的东西,也给它燃烧掉。
为此,不仅是混合比,从管塞的位置,到燃烧室的形状,把一切都彻底地来了番清查,重新改制。这件事与后来世界性的被称为低公害发动机的cvcc发动机的开发联系起来了。
从那时起,到tt车赛上场,需要6年的岁月。
在这期间,本田每年都参加富士山登山比赛、浅间比赛等国内的摩托车比赛。
被称为有270个公司的摩托车生产厂家,这个时期被淘汰成了40个公司,厂家之间的竞争变得炽烈起来。
为此,作为本田来说,虽然他有自信,但未必一定尽出好成绩。比方说昭和三十二年的浅间比赛中,以拿出的“梦想号”sb型350cc级的,曾垄断了从第一到第五名,但125cc和250cc级的都败下阵来。
“明明指示别再跑得更快,可是选手们斗胜,把五辆车全弄坏了。
为此,让‘丁香号’用小快步跑给夺去了优胜。”
当时的本田比赛负责人说,竟然也有过这样的事,500cc级的,本田也曾时胜时败。
在国内大赛中尚且如此,还敢向tt比赛挑战吗?
本田在认可败掉的情况下,述说了他坚强的信念:
“本社的摩托车,一切都是由本田独自研究、开发生产出来的,其积累起来的宝贵财产,一定有开花的时候到来。其他厂家有照抄模仿先进的外国产品,但本社绝对不模仿他人。无论多么苦,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以制造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一为目标而继续努力。”
本田本人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一两个星期也不回家,那是家常便饭。有家回不去,饭也吃不上,这都是小事一桩。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本田,不但对开发部门,对制造部门也发起了“洪水”。
首先,在铸造、锻造工厂的同一栋里,也安装上了工作机械。
在铸造、锻造部门又是振动,又是使用沙子,因此有大量粉尘飞舞。
让精密机械与这样的部门同居,从常识来看,是难以考虑的。
然而本田却说,可以开动脑筋,让粉尘不飞舞,也可以让振动消失。
由于利用了鼓风机和静电,真的办到了。
关于铸造,比起把铁水流入模子来,还是用把铁粉就那么加固的烧结方式,既节省时间,又没有粉尘,但被认为在强度上有问题。
对此进行了研究改善,用烧结的办法,制作出了很多有充分强度的部件。
铸造、锻造出来的东西,有挤出的部分和粗糙的部分,接着还要经过砍削和研磨的工序,但如果能提高铸造、锻造的精度,这道工序即可减少。把这项工作向极端推进,要求铸造、锻造一次弄得干干净净,就不要再用工作机械加工了。这就是第二次“洪水”。
本田公司的某位干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时苦笑道:
“有一次老爷子来工厂视察,猛然大吼道:‘机械闲置在这儿,是怎么回事!’我惊慌失措了。因为有机械才叫工厂。”
把一切工序都弄得出乎意外地精密而又清洁,这不光是为了合理化。为了生产出安全的车子来——这才是本田的思想。
6. 52岁 (昭和三十四年)
6月份,任命河岛喜好为本田队的领队,第一次去参加世界tt车赛。
本田本人没有去观看。
路透社向全世界发出了电报:
“引人注目的功绩之一,是日本本田产品的性能。本田的车手,在难关的曼岛山地路线上,非常善斗,在250cc级的比赛中,从第一名到第六名当中,他们夺得了三个名次,125cc级的比赛中,全体车手都跑完了全部路线,占据了第六名到第十名的名次。”
车手除一人之外,全是日本的青年。他们对比赛不习惯,对路线也不熟,练习也不充分,然而却取得了这样的成果。
在125cc级的比赛中,本田队得到了制造者奖。也就是说,在这一级别中,得了世界第一产品“鉴定书”。
“这是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本田向公司内部报纸这样说过之后,补充说道:“这次学到了很多东西。技术上在日本到底发现不了的新的需要改善之点,这次也发现了,我认为这是非常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今年的这场比赛中,没有夺得第一名,岂不是更好吗?比起夺得第一名的喜悦来,更令人可怕的是对此的满足,从而停止自己的研究。
我希望永远为了得到进步而有反省的机会。”
这是他坦诚的感想。胜就胜了,败就败了,不管胜败如何,都要对这胜败的原因进行彻底的分析。比赛的目的即在于此。
从困境中,经过了6年,本田总算走上了安定的轨道。
改良结出的果实,“奔利号”(90—140cc)和“梦想号”(250—300cc)的各个车种,很畅销,头年生产的超小型摩托车“超级·卡布号”(50cc)惊人地好售。
本田对“超级·卡布号”本来不太感兴趣,藤泽却鼓励他说:“你生产吧,我给你卖出去。”原来是这样一种商品。
本田使用从“婚神星号”学来的合成树脂,以求轻量化、低廉化,装备上非离合器电池马达,还在座位底下不放管子,就是穿裙子也能乘坐的具有独创性设计的摩托车,而且价格只有5500元的廉价。
易销的条件全具备了,藤泽对于产品如此之好,感到惊讶。他说:
“我一个月给你卖30000辆看看。”
这回本田吃了一惊。
在那阵子,本田的货一个月可以卖出7000辆,而全国各公司加起来,每月只卖出20000辆。
然而藤泽的考虑是能够开拓出盯着新商品的新的需要层,结果真的不出藤泽所料。
销售两三个月后,出现了要求索赔的,但当即予以解决了。“超级·卡布号”被称为“孝顺的儿子”,对本田的成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田的资本金,在6年前处于困境时,是6000万元,但现在的情况是增至1.2亿元,3.6亿元,7.2亿元……以成倍的势头儿增长,这一年增至14.4亿元,第2年又增到了它的三倍。
可是,本田仍然眼睛盯着世界,到这儿又发起了“洪水”,那就是打入美国。而且还是百分之百的独资,取得当地法人资格,用自己的手销售自己的产品。
以出口没有实际成绩为由,通产省和大藏省都态度冷淡。对他申请的50万美元的外汇,只给了他25万美元。
即使如此,本田的梦想,也够宏大的了。请美国的一家大代理店替他销售7500辆,正要送货,发现对方虽曾一度答应,但情况可疑。
后来查明,原来本田说的是月额,而美国方面说的却是年额。美方拒绝说:
“美国再怎么大,每月销7500辆也太岂有此理了。”
被汽车所排挤,在美国摩托车销路下降,摩托车正在被视为“乱跑乱撞族”的乘用之物。
对此,本田以“超级·卡布号”为中心,无论如何也想推销出去试试,把川岛喜八郎等三个人派出去了。然而第一个月仅仅卖了8辆。经过3个月,好容易卖出了50辆。前途是多难的。
7. 53岁 (昭和三十五年)
已经五十好几岁了,本田已经进入了培养接替自己的技术人员的时期。
为此,根据藤泽的建议,在这一年使研究部门独立,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它不受公司的组织制度的约束,是一座专门为了研究、开发的人们而建立的“城堡”。研究费为本田销售额的2.5%。
最高领导人为社长本田一个人。研究员虽然有资格制度,但都是平列的,没有上下级关系(镇尺型的组织)。
由研究员自己申报研究项目(自我申报主义),由一个人牵头编成小组,由他全面负责 (一件一人主义)。
向着同一个或相似的课题,若干个小组之间,各自自由研究、自由竞争(并行异质竞争主义)。
随着这种竞争的进行,一面进行比较对照,研究就会遭到收敛(收敛主义)。
然后,将研究成果,由老手们组成的审评会进行评价,转向商品开发。
这一年,本田坦率地写了个东西,其中,关于研究所,是这样写的:
“所谓生产厂家,不是像夜市的商人那样,在这儿卖完就完事的生意。如果你想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当然你必须考虑用金钱所买不到的每天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行。我们公司之所以成立技术研究所,也就是为了这个。300个人,每个月使用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钱,光我们本公司就能够办展览会,在展览会上展出我们生产的各种各样的试产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感到自豪。我认为,你只要是看一看我们的车,就会一目了然,我们是不是仿造了人家的车子,照着别人的做。买现成的,也许轻松得多,但这样一来,就没有自己的明天了。”
开发再开发,改善再改善,把它们作为一项工程固定下来。
当然啰,所属工厂和承包配件厂,也对此采取能够顺应的态势。也可以说能够顺应,就是一个好的工厂的标志。
“有一种牢骚说本田的设计变更太多,但请不要忘记,越是使承包厂和销售店应付不了的,能够不断变更的工厂,才越是好的工厂。能够飞快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尽快地改变这种状况,如果不是工厂的指挥系统以及在一切方面的管理都相当通畅,是办不到的。等到在哪儿也卖不出去以后,才去考虑产品更新,那就会倒大霉。到那时就会矛盾重重,进退两难。所以,我决定总是在能够卖出去的时候,就实行产品更新。
只有在这时,产品更新才能作为有效的刺激剂,成为销售额更高的保障。
我的秘诀不是 ‘不惜爱情’,而是‘不惜产品更新’。这一秘诀,适用 于一切。”
培养年轻人,信任年轻人,这一年,在铃鹿创办新工厂时也是如此,本田只是选定了厂址。
后来的事,他只是发出了一道指令说:“以全体社员的智慧,在铃鹿建设起一座模范工厂来。”建筑问题、技术问题、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近100亿元的工厂建设大事,全都交给年轻人了。
8. 54岁(昭和三十六年)
到了这样的年纪,本田重新被人称呼为“战后虚无颓废派”起来。
“超级·卡布号”的库存积压,他若无其事地下令工厂在3月初的5天内停产。
这年冬天由于连续下大雪,加之铃鹿工厂的开机,“超级·卡布号”
又增加了产量,使得销售跟不上了。
本田断然地下令说:
“生产过剩了,调整是理所当然的。”
他不拘于面子。如果说为此而被称为“颓废派”,那就是他的光荣。
不能像旧日本军那样,把退却叫做“转进”,来遮遮掩掩。退却就干净利落地说退却。
乡下的老户往往如此。生活一发生困难,就先悄悄地卖仓库里的东西,然后再卖远处的田地,但房屋却先不卖,以此为担保来借贷。这贷款利息岂止是要失去房屋,还得背上一身的债。
这样的例子,本田看见过许多。可不能重蹈覆辙。
“玩扎枪的名人,更重视拔比扎的时候速度快。”本田说。
但是,生产调整的那5天,并不只是悠悠然地休息。
本田总是向前看。那5天他排得满满的,他用于整个工序的再检查,设备的配置更换,以建立一种更加能够提高效率,增加产量的态势。
这年6月,从欧洲传来了好消息。
在tt比赛中,本田队是第三次上场,125cc级和250cc级,双双大获全胜。
当时在《每日镜报》的称赞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
“让我们揭开日本车的秘密看看,说老实话,它优秀得让我们吃惊。
这车子制作之精,就像手表那样。而且它决不仿造任何东西。”
这使本田高兴极了。
比起优胜本身来,自己的思想通过车子得到了欧美的高度评价,这对本田来说,比什么都令他高兴。
领队河岛喜好也是,与其说是激动,其实际感受是:
“争当世界冠军,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
他脑子里想的是今后应该怎么办。
9. 56岁 (昭和三十八年)
这一年,本田又发了两场“洪水”。一个是工厂办到了比利时,另一个是向四轮车进军。
打入美国的销售“部队”的努力,结出了果实,以“超级·卡布号”
为中心,显示了醒目的销路。
大大地进行了“本田真是了不起的人”的有组织的宣传,还展示了四五种富于多样性的车种。《生命》杂志还写了“与本田恋爱的美国”
为题的报道,因本田之故,摩托车从联想为“从穿着黑皮作业服的粗暴的人们”,变为“愉快的形象、幸福的形象、能够为许多美国人接受的形象”,据报道说,到今年年底为止,本田将占领美国摩托车市场的百分之七十。
但摩托车市场的优胜候补者,毋宁说是以摩托车为交通手段而使用的欧洲。也就是说,今后的问题,不单是把生产出来的车子出口到那儿去,而是在那儿就地办工厂。
所以选择了比利时,不单是因为那里是欧洲的中心,也是因为那儿是“在各个方面,都最难的地方。”与参加 tt比赛出席宣言一样,正因为不容易,才决定一试的。
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冒险。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轻工业且不说,以重工业进入欧美市场的事例,还处于几乎是没有的时代。
果然在比利时办的工厂,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使本田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本田在制造摩托车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但本田是不会对此满足的,他仍然在继续改良摩托车的同时,在其他领域,也想一试身手。
去年,他募集轻型飞机的机体设计方案,还试行生产轻型四轮车。
这年的8月,以轻四轮运输车t360型进行了销售。这个时期,通产省想把汽车生产厂家压缩为三个公司或三个集团,作为本田来说,也处于必须加紧进入四轮车生产的状态。
不论怎么说,这一年,是从单纯的摩托车生产厂家转变之年,是告一段落之年,恰好也正当创业的15周年。
于是,在9月份举行了纪念会,在京都举办“买尽京都之夜”的活动,被世人称为“本田颓废症又发作”了。
看上去很像是本田干的事,其实并不是本田的主意。
是向全社征集意见决定的,从制定计划到实施,一切都交给了年轻的社员委员会。
这天晚上,全体社员随便在餐厅、酒吧尽情欢饮,尽情吃喝。几个人配备一名艺妓,不管连饮多少家,都在次日早晨一起算账,为此整整花费了预算的1亿元。
本田只是交待了一句:
“绝对别给人添麻烦!”
为此,既有一整天都为维持交通秩序挺身而出的人,也有在圆山公园的庆典之后,彻底清扫之后再回去的人。
尽管如此,曾经是本田一个人玩儿过的东西,这天晚上竟有八千多人一道尽了欢。
对此,本田感慨万千。
10. 57岁 (昭和三十九年)
“通过极端残酷的比赛来进行开发”这姿态,本田在四轮开发上,也是这样贯彻的。
这年1月,他发表宣言参加 f1比赛。关于比赛用的汽车,有“方案1(f1)”和“方案2(f2)”等规格的。f1在其中是最大马力的机械,是最高奖比赛的精华。当然啰,对于本田来说,完全是一种未知领域的车子。
被任命为开发这个项目头头儿的杉浦 (现在的会长)本人,都处于 反问“f1是什么”的状态。又发起了一场大洪水。但挣扎着下去的道路还是有的,那只有“为之拼命”!
杉浦想起了被迫制造竞赛用摩托车那个时期的事来。
把接连不断出现的创见加以应用,星期一二设计出来,星期二三着手铸造、锻造,星期三四开始生产,星期五眼看要上飞机之前进行检验。
然后把还在发热的发动机进行捆包,把它们背到羽田机场登机去欧洲。
每个星期都周而复始。如果再现这种拼命精神,f1也能够征服。
f1被称为“能跑的实验室”。与这一实验相并行,本田还热衷于制造四轮。
试制接着试制。
有人批评说:
“虽说在本田叫做试制,其实一开始就制作真正产品,因此废品很多。”
本田却说:
“总之,不实际干一干不知道……”
他始终是个实物主义者。
在这当中,相继地开发出了他梦寐以求的车子。什么s500,被称为运动名车的s600,货运车的t500,还有s800……
生产四轮车的狭山工场已开始动工。
这年夏季,社内进行了大幅度的组织变动。
把干部全都召集到本社,为此盖了间很大的干部会议室。把权力几乎全都交给了河岛等常务理事。
各工厂的干部全都离开了厂子,各厂都以年轻的五个为首的人来分担责任,通过五长协商来对工厂进行管理。从此“五长制度”开始了。
这一来,副社长藤泽,就渐渐不到公司露面了。社长本田原本就不到社里去,对这种组织变动,也听说他如同局外人一样。
加之,本田在这段时间里,埋头于四轮的开发,也没到工厂去。也就是出现了一个业务上的一切都由年轻人承担,社长和副社长都从本社和工厂消失了踪影的奇怪的公司。
托这种福,年轻人茁壮成长,担起了工作重担。
与松下电器之间,试行互派年轻的社员进行研修十天的交流计划。
从松下研修回来的本田社员说:
“那样严格统制,有利于工作。”
从本田回来的松下社员说:
“别看他们那么放任自由,工作却很出色。”
为了公司的现代化,这一年本田送别了一个人。
从战争之前起,经过东海精机时代、创业时代,辅佐本田的弟弟弁二郎,辞去了常务理事,离开了本田。
弟弟比他小7岁,就是把弟弟放在接班人的位置上,也不奇怪,但本田讨厌一家班。当然啰,他也不想让这阵子正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博俊到自己的公司来。弁二郎也是理解这件事之后去职的。现在,弁二郎说:
“开山、砍树,把圆木放倒架在山谷的时代终结了。已经架起了宽桥,大桥,漂亮的桥,现在已经是谁都能够通过了。再说,组织壮大了,兄弟同在一个公司,在100年之前也许是允许的,但现在公司也有曲线前进的时候。”
11. 61岁 (昭和四十三年)
对于本田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几年也许是他在第一线上最后的光荣年份了。
f1在上场第二年的昭和四十年,很快地在墨西哥比赛中获得了日本车的最高奖,昭和四十二年九月,在意大利比赛中,也获得了最高奖。
在另一方面,f2级的比赛中,装有本田发动机的“本田·布拉班号”
于昭和四十一年在世界各地的大赛中,获得了八连冠,昭和四十二年获得十一连冠,在大赛史上创下了空前的记录。本田的发动机,已是天下无敌。世界各地的比赛场上的年轻人称为“本田音响”,听那发动机声听得入了迷。
另外,在这一年,批量生产出了n360,作为轻四轮,显示了令人惊异的销路。
是空冷双气筒,前轮驱动(ff)方式,有宽敞的乘坐四个大人的空间,加之有与小型车比美的马力,装有只有“奔驰”和“波雪”才采用的冲击吸收方向盘,价格却只有31万5000元。这要是卖不出去才奇怪呢。
当时全国的轻四轮年销售量,还不满6万辆,光只n36,却有销售10万辆的势头儿。
趁这个势头儿,第二年,以600cc的小型车出口美国,但遭到了失败。
但本田仍有以f1、f2连战连胜的自信,接着向1300的销售进军。
它空冷100马力,最高时速175公里。尽管它是1300cc规格的,却有着当时的2000cc级的同样性能。因为是以“专利所加强的车”,所以成本高,车体重,耗油量大,又出了故障,因此没有到过美国市场,就消失了踪影。
12. 64岁 (昭和四十六年)
一心想提高燃烧效率的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作为低公害发动机,完成了划时代的cvcc。这是好长时间以来没有的好消息了。
作为本田来说,这两三年来,是不如意岁月的连续。
继丰田、花冠·日产、回声的由消费者协会所组织的缺陷车的追究,也波及到了本田的n360。
n360的驾驶系统等故障多,协会方面认为,这是由于急于抢时间销售,突击工程所造成的。
被本田给中断了的一部分旧经销商,成立了“旧全国本田会”,由于他们支持消费者协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有要求和解金,审判,国会召去传讯等事,宣传机器也大肆报道。
为此,n360在这年的销售量锐减为头年的五分之一。
在本田公司,西田、川岛两位常务理事穷于应对。本田没有出场。
尽管头衔是社长,但公司本身,是由河岛、白井、川岛、西田四位常务理事共同经营的。
本田方面的反驳,认为事故是由于整备不彻底和对ff车的特性不理解的驾驶操作造成的。
因这两码事,在社内出现了对抗本田的开发路线的思考方法。
对于重视空冷发动机性能的本田,他们的思路是重视水冷发动机,主张比起性能来,更重视居住性。
在这当中,本田把自己兼任着的研究所长之职,让给了河岛。
据《世代传说经营》一书记载,西田在闲谈中暗示说:
“研究所已经培养了这么多人,也应该交班了。”
本田回答道:
“你说得好,我今天就辞去这个兼职。”
关于当时的情况以及本田的心境,后面再说。
13. 66岁 (昭和四十八年)
正月,副社长藤泽,通过常务理事向本田传话说:
“今年建社纪念日时,想辞去工作。”
这时,本田说:
“两个人一道,我也不干了。”
之后,两个人有了见面的机会。
“这些年来还凑合吧?”本田又加了一句,“真的很幸福。”
“真幸福,衷心地感谢您。”藤泽道。
“我也得感谢你,你给了我最佳的人生。”
说了这么几句之后,藤泽在笔记中写道:“关于引退的谈话,就谈完了。”
恰似禅语问答似的,淡淡如水。
早春,死别的悲哀降临到本田家。
在美国留学的次子胜久,因病归国,治疗无效,于3月初升天,享年24岁。
据长子博俊说,“与我不同,他是个孝顺的好儿子”,还会象棋,常与本田对弈。
这样的儿子死去,本田不会不伤心的。周围的人都感到,尽管他装作和平常一样,却没有了精神头儿。
藤泽下决心引退的原因,据他在“辞职致词”中说,是如下的年龄问题:
“睡眠不足地连续考虑了三天,也拿不出个好主意来,就算不得是个经营者。平常的时候倒还没有问题,但当经营者在决断场上发生了异常事态时,由于年龄而带来的缺乏坚韧不拔的身体的 ‘错误判断’而使 企业破产的例子,我知道很多。……50岁而死掉了的信长,能够策划男性未来的展开,而年纪高迈的秀吉却不能。因此,我想在建社25周年之际引退。”
本田在“辞职致词”中,也说了同样的话:
“就是在美国,前途有望企业的社长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60多岁的社长所领导的公司,据说就没有活力,有停滞的倾向。我深切地感到年轻该有多好。……使我们望而瞠目的新价值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令人有新鲜的感觉,现在到了建筑在这些东西之上的,需要清新的经营的时代。”
本田已经下定决心。不如说,他从辞去研究所所长时起,就不再恋战了。
对于为专心致志于开发而生的本田来说,公司就是研究所。
“刚辞去工作那时节,早晨起来,吃完饭,收拾一下,立刻就开着汽车出去了,路上遇到红灯就停下来等。 ‘哦,我这是上哪儿去呢?我 不是已经引退了吗?’想到这里,便打道回府。如果真的去了公司,可就糟了。我不是已经交了权吗?既然托给了别人,就不要再去了。”
退下来的苦涩,已经在两年前经验过了。往后,就是似乎相扑中所说的“死体”。
本田在“引退致词”中说:
“想起来,我受过苦,也有过失败,说些任性的话,使大家为难的事也不少。但是,重要的是,在新的大事业成功的背后,在研究和努力的过程中,堆积着99%的失败。正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大家才顽强地抱成团儿,直到有了今天。”
“和本田一起生活的这25年,对我来说,每天都切身感到最充实,最有人生价值,大家干得漂亮。”
“谢谢!”
“真太感谢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