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章 专心致志的后半生
    1. 39岁(昭和二十一年)

    在浜松被烧毁后的废墟的一块地方,本田有600坪土地。他把疏散时工厂的简易房搬过来,在那儿盖起了50坪的建筑物。

    本田把弟弟弁二郎和妹夫青山幸臣叫了来。总之,只有靠技术吃饭这一点是明确的。于是打起的招牌是“本田技术研究所”。

    那么,首先生产什么呢?想先生产织布机,但又觉得不理想。那就生产磨玻璃吧,总会卖得出去的。

    发现旧陆军通信器材用的小型发动机被人像废品似的出卖,于是就用低价把它买进来,加加工,把它装在自行车上跑跑试试。

    那是跑农村采购粮食的时代,于是本田便马上让幸子骑上它到磐田去采购薯类去了。

    幸子这趟下乡,起到了活广告的作用,她被称为“叭叭叭大婶”,受到了好评,紧接着订货就一拥而至。

    产品如此对路,于是就决定生产这种小型发动机。本田本来就对发动机有自信,所用的材料,无非是汤婆子和烧迹上的破镀锌薄铁板。产品于第2年3月开始出厂。

    反映极佳。收购了一些破薄铁板,生产出了茶壶大小的油箱和发动机。

    定名为a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 (50cc),这个也畅销得如同长了翅膀,有人从遥远的枥木和冈山一带前来求购。作为燃料,使用的是黑市汽油掺上点儿松根油,宣传为松根油。

    这时,从浜松工专毕业的21岁的河岛喜好来访。

    这家小仓库似的工厂里,有12名职工。主人本田说道:

    “请到被炉里去!”

    他们两个人热呼呼地谈起了技术方面的梦想,谈得十分投机。立刻就让刚入社的河岛搞起发动机的设计来。

    对于当时的工厂,本田的儿子博俊说:

    “在河边儿上,窗子玻璃也是破的,是座破烂工厂。庭院里像燃烧弹似的东西,到处都是,警察来拿走了。蛇还经常出没。”

    关于住房,他说:

    “后边有土地和粪肥池。到我们家来想走近道的客人,不小心有时掉到粪池里。”

    2. 41岁(昭和二十三年)

    成立本田技研工业股份公司时,厂里有职工20多人,资金100万元。

    光是山下一所厂房太狭窄了,在野口町也设立了工厂。在转移机械时,借来了拖车。

    为了增产a型发动机,这两处都增加了人,干起活儿来互相碰撞,于是隔着道路另外租了一栋房子。

    一到午休时间,年轻的职工们便到不太远的河里去游泳,被从山下到工厂来的本田看见,常常挨批评。

    这在当时街道工厂,是常见的情形。

    只是与其他工厂不同的是这家工厂老板的专心致志的气魄与超出常人的改良热。

    他对于没有魄力的人,毫不容情地挥以老拳。在山下工厂里,有两个厕所。一看到本田的脸色不好,大家便往厕所里跑,所以厕所一下子便爆满。

    尽管a型发动机畅销,本田却去尝试生产马力更强的b型发动机,b型完成以后,又去开发比b型还强的c型发动机。

    本田想检验一下成果,便把同行们请到附近的小学操场里,开始了竞赛。

    河岛突然来到了正在上课的幼儿园,把本田博俊 (本田的大儿子) 带在自行车后边说道:“走,看比赛去!”

    本田还骑上装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跑到东京参加在二子玉川举行的日、美对抗赛,并且取得了胜利。

    他还不满足于c型的,又去开发更强的d型 (98cc)。

    不是像过去那样往自行车上装配发动机,还设计与d型发动机相适应的有耐久力的车体,并开始了制造。也即从生产机动自行车的厂家,向生产摩托车的厂家转变,这对本田他们来说,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

    围着完成的摩托车,本田和职工们用浊酒干起杯来。

    “真是一场梦呀!”

    在一片欢呼声中,“梦想号”诞生了。这是昭和二十四年八月的事。

    货款回收和筹款方面不擅长的本田,在这一年的10月,经东京的熟人介绍,得到了一位“凡属金钱的事,可以信赖的人”藤泽武夫。

    藤泽小于本田4岁。京华中学毕业。他当过生产车刀的街道工厂老板什么的。在技术上虽然不行,但在销售与财经方面却是极其精明的人。

    在这段时间里,本田有些讨厌浜松了。附近的人传出谣言说他的“生活浪漫”啦,“夜猫子”啦,那气氛令人窒息。通融资金的人,急于往回收。

    本田想到刺激多的东京去,在无人知觉的情况下,使用宽裕的资金,从容地办事。

    藤泽说,这些资金筹措等辛苦事,由他一力承担,要本田一心一意只管抓好技术。

    只见过一次面,本田就决定请藤泽担任常务理事。

    本田认为藤泽身上有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他的思考方法尽管与自己有相当大的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搭档的价值。

    3. 43岁(昭和二十五年)

    来到了东京,在京桥镇町,设立了营业部,接着买下了上十条的缝纫机工厂,在东京设厂。

    营业部是门面两间的细长的店子,隔壁是鱼店。为此前来求职的西田通弘,用蝇拍子打着苍蝇,接受藤泽的面谈。

    几天以后,本田公司的职员来西田家作身分调查,这个职员本身,还是在一个星期之前刚刚入社的。

    当时的职工约有50个人。就是到了月底,也发不出薪水。尽管如此,社长本田还站在桔子箱上,大声疾呼:

    “别光想着要成为日本第一,还要想着成为世界第一!”

    西田毕业于横滨高工。这是他自己兴办事业之后的转行,后来与西田一样当上副社长的川岛喜八郎,是横滨高等商业学校毕业的,也是从东芝转行来的。

    当时住在浜松附近的川岛,首先接受了本田的接见。

    公司虽然不大,社长的话却大得很,他口出狂言地说:

    “要活跃在全世界!”

    这话令人心情舒畅。但尽管身为社长,本田却说出令人感到意外的话:

    “这不属我的范围,我不说是否采用。你到东京去找藤泽好了。”

    这话很有本田的本色。

    有一天,本田把青山夫妇找来,说道:

    “我从现在起,要搬到东京去。请你们代为关照老子们。”

    对于担心这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妹妹夫妇,本田的势头是:

    “与其犹豫,不如快去。哪能那么谨小慎微!觉得路子对,就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就是有个闪失,也是不赔不赚呀!”

    于是他借了农民协会的货运汽车,把家具什物拉上,连整理的时间也没有就出发了。

    在东京的工厂生产车体,从浜松运来发动机来组装“梦想号”。以月产300辆为目标的申请,报告给了通产省。却遭到了通产省的斥责:

    “别弄些开玩笑的数字!你们这是为了多分配汽油而夸大申请吧?”

    然而,本田却轻松地一个月生产出了300辆。不,超过了工厂设备界限的这一目标数字,生产得更多了。

    这就是本田钓香鱼招待会上所说的“洪水”。他使机械发挥机械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上的作用。据西田说,情况是这样的:

    “如果要求超越其能力以上,就会坏掉。”负责官员说。

    本田反问道:

    “哪儿坏掉?”

    “轴呗。”

    “那把轴加固一下不就行了?”

    “轴承也会烧坏的。”

    “那也给它增强一下强度好了。”

    就这样,把问题一个个地查明,经过研究加以解决。

    生产超过设计能力,马达转速加快,压力机的冲程数增加,因此终于使月产量1000辆成为可能。

    当然对产品摩托车本身,也相继地把从前的常识一一推翻了。而且还不是借用外国的智慧,一个又一个都是独创的。

    一般来说,要想把车体弄得结实,就会加重。能不能又轻快又结实呢?要想加大马力,发动机就会变大。能不能用小型的发动机来加大马力呢?……课题是无止境的。

    本田透露给藤泽说:

    “我两天没睡了。不,是睡不着。半夜里发动机总是在脑子里转,转个不停。”

    一想到发动机的事,眼睛就更亮。眼睛越亮,就越想。

    夜间走街串巷叫卖面条的小贩吹着唢呐,在附近不动的时候。

    这时本田就焦急起来,他思考不下去了。只好派幸子跑到叫卖人那儿去,把他那些汤面全买下,让叫卖人走开。

    把“梦想号”d型再次改良的e型,排气量只增加五成,马力却增加了八成。在日本的摩托车上,这是第一次装上四个周波,装上关灯(ohv)

    式的发动机。对此有人评价说,这在同行业中,先行了10年。

    设计者河岛,跨上了这辆“梦想号”e型,往箱根去试跑。本田驾驶着“必由克”号,载着藤泽伴跑。

    e型平均时速记录为70公里,但在来到箱根时,下起了大雨,本田看不见e型车了。

    当时,被认定用日本造的摩托车,一口气跑不到箱根。

    是不是掉到山谷里去了呢?本田和藤泽一块儿一边看着两侧一边儿跑,当来到影影绰绰看见芦之湖的岭顶上时,看见了从e型上下来,在树下等待着的河岛的身影。

    “好极了!这下子可以加入世界伙伴了。”

    本田想到这里,激动万分,话都说不出来了。在雨中,三个人无言地拥抱在一起,泪如雨下。

    此后不久,本田冷丁地对河岛说:

    “你到德国去!”

    意思是让河岛到德国去,去把那儿的摩托车生产设备看个透再回来。

    河岛不知所措了。那还是几乎不允许到海外去的时代。费了不少的劲才办好了出国手续,飞离了还残留着美军基地的羽田。

    到德国去,经过多次换乘,花了50多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就连年轻的河岛,都觉得自己快折腾死了。

    在德国所见到的情景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速度没有限制,“奔马”啦,“福尔克斯瓦根”等,以时速近于200公里的速度奔跑。

    河岛被压倒了。他心想:

    “再过20年、30年,不,即使是我这一辈子,日本也无论如何达不到这个水平。”

    当然了,关于机械设备方面,不愧是本田的一只膀臂,他的考虑是:

    “按照规格明细单办事,就赚不了钱。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也得超出明细单,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才行。”

    4. 45岁(昭和二十七年)

    本田又梦想着更大的“洪水”。

    尽管当时他的资本金只有600万元,却决定购买高达4亿500万元的进口机械。

    照本田的说法,就是“传播佛教和佛法,不选择毛笔”,但现在的问题不是写字。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世界里,也还是需要选择毛笔的。”

    他的意思是,为此就必须一下子从瑞士、德国、美国等国家购入自动车床等最新的机床。

    这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当时,把战后派的放荡不羁的年轻人蔑称为“虚无颓废派”。社会上都谣传说“本田的颓废劲儿又发作了”。 这一年,本田让5.5万个自行车店重新成为自己产品的销售店,让他们销售自己生产的叫做“卡布号”的带机动力的自行车。在只经营自行车的店子里,卖带发动机的车子,这也是一种冒险,一场“洪水”。

    然而,愿意当销售店的申请一拥而至。

    确实白色的油箱和红色的发动机,这种设计新颖,操纵容易而又性能良好的“卡布号”,销势是爆发性的。开始销售后,其势头儿是,仅以半年时间,就月产突破了7000辆。因此,本田被人看成了“得意忘形”。

    可是,本田自有本田的思想。

    日本的摩托车生产技术,比起欧美来,一般来说落后10年。然而这10年的差距,只要是使用同样的机械,一年之内就能赶上来。在追上以后,只要把机械的能力挖掘到商品说明书以上,就能超越欧美。

    他的目光,是超出日本所有厂家,朝着世界!

    当然啰,无疑这是孤注一掷的大冒险。本田是有自信和野心的,但他却说:

    “最后我都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即使是我家破了产,只要是给国家留下这些机械,我就感到幸福!”

    他下了这样悲壮的决心。

    5. 47岁(昭和二十九年)

    对于本田来说,看上去就像一个壮丽的新年开始了似的。

    在东京的证券市场上,开始了股票零售。在埼玉县大和町购地三万坪,在浜松购地二万坪,各自开设新的工厂。这些都建成了倾注本田梦想的工厂。

    职工们违背常识,穿着雪白的工作服。出于一种不会弄得满身油污办成清洁的工厂的创见,车间配置上也开动脑筋想了一些办法。洗手间设置在工厂里,也弄得清洁之极。

    高达4亿500万元的梦想着的新式机械,相继梦一般地到达了工厂。

    在机械到达之前,本田让各个部门事前进行了彻底的学习,地盘也准备妥帖,机械从搬进工厂的那天起,就打开开关,让它开动起来了。

    这叫作“珍惜时间”呢,还是“在时间上非常严格”呢,这是来自本田的又一思想。

    对于承包人,做法严格,在纳入的同时就能使用,也是来自于这一“时间”观念。

    “在其他社里能够通过的,在本田却通不过。”

    据说也有人发这种牢骚,但能忍受住的承包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他们与本田一道成长起来。

    本田跑到各个工厂去巡视督促、鼓励,看看新的机械是否能够充分使用。

    旧机械闲置在那里也行,但新机械如不转动,他就会大发雷霆。

    新式精锐设备,大体上按照本田的意图转动起来了。

    就这样,本田的大冒险开始了。但刚一起步,就碰到了厄运。这一年,本田陷入了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的原因,有好几个。

    正赶上纤维业不景气的暴跌,中小企业破产不断的这一恶性循环。

    由于投资过大,资金周转不灵。

    本应成为划时代的新商品的大型摩托车“婚神星号”,由于上述原因简直卖不出去。

    还有一种新产品摩托车“奔利号”也不受欢迎。

    加之,从前两根支柱之一的“卡布号”的销售,突然停滞了。

    “卡布号”与早期产品a型的发动机是50cc,马力却从0.5一跃而大幅度地提高到了1.2。这种高性能反而使之与车体发生了不平衡。当然也有他社的竞争产品的出现,但也是由于在自行车上装配这种动力本身,正在开始过时。

    两根支柱的另一根,“梦想号”的新型,也由于出现了“库莱姆号”

    而急速滞销了。新型是把旧型的发动机的容积提高了一成的,但社里的年轻人们的意见,觉得这其中有勉为其难之处。

    然而本田却认为原因出在汽化器上,他一天天地抓住汽化器不放。

    从销售系统反映上来“没有可卖的货,希望增产旧型车”的意见。

    本田称之为“事态紧急”,要求工厂全力以赴地增产旧型车。

    本田追怀当时的情况说:

    “眼看就要垮的吧,眼看就要破产的吧,觉得惨淡极了。似乎全是敌人,在十个人中连一个,不,连半个自己人也没有。”

    本田的分析是正确的,弄清了新型车的不成功,问题是出在汽化器上,把这个一经改善,新型号就以猛烈的势头销出去了,与此同时,急忙减少旧型号的产量。

    “奔利号”和“梦想号”新型车继续进行彻底的改良,放弃了“婚神星号”和“卡布号”,因此,本田才总算稳住了局势。

    本田的独特之处,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竟然敢于向世界性的大车赛“tt竞赛”发表出场宣言。

    这不是敷衍,而是堂堂正正的期在必胜,把这事向销售系统和全体员工宣布的。

    在此稍前,本田的摩托车参加圣保罗的比赛,取得了还说得过去的成绩。

    这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只不过是一次非正式的比赛,但本田听到他们的回国报告之后,却心情激动地以社长的身分宣言说:“这次却对欧美各国的实情,做到了如指掌。”

    他说:

    “我本想极其不拘泥于现实地注目于世界,但仍然发现我还是过多地为日本的现状所拘。如今,世界以猛烈的速度在进步着。

    “从我这多年来的想法来看,必胜的信念昂然涌起,天生的斗志不允许我无动于衷。具有绝对自信的生产态势也已完备的今天,正是好机会到来了!”

    已经不是拘不拘泥于现实的问题。本田已经深陷泥沼了。

    作为本田个人来说,他已经离开赛车的世界几年了,确实“天生的斗志”在“跳动”。但本田公司本身,此刻却是地狱中的火焰车,怎么谈得上“好机会到了”呢!

    本田以更高的调子,发表社长宣言道:

    “我们本田技术,务必完成此一艰难事业,来问鼎日本的机械工业的真正价值何在,直到实现以此向全世界夸示之目的。我们本田技术的使命,就在于给日本产业启蒙。

    “在此我公开我的决心,为了参加tt比赛,获得优胜,与诸君共同宣誓,努力竭尽心力,开动脑筋想新路。”

    脚底下已经起了火,还发表这样的高调宣言。

    本田在这种时候,还说:

    “像游泳的古桥(古桥在奥运会上,为日本拿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块金牌)选手那样,想给日本人的心里,点燃一盏希望之灯。”

    放眼世界,胸怀大志——这也是本田的思想吧。其志不谓不壮!

    为了“日本产业的启蒙”,“给日本人的心里点燃希望之灯”,此言壮哉!

    当时,在本田的心底里,有着一种“挑战到这个份儿上,如果倒下去也无所谓的”破罐子破摔的决心。

    本田现在也常喜欢说:

    “在战争中,我的近亲中没有一个人牺牲。一想这一难得的事,我就是倾家荡产也是不在话下的。”

    说一千道一万,本田是不愿意让社内的气氛低沉。

    被泥泞陷住脚,可别把精气神给夺了去。路还长着哪。大家提起精神来!——他真想这样叫喊,以使全体人员振奋起来。他的宣言,就是贯穿着这样的想法的。

    指挥官决不能胆怯,那也不是无缘无故地总是硬撑。本田的坚强是有根据的。在此之前,他为技术做出了非同一般的献身,是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信。

    还有一个:在销售和筹措资金方面,本田信任藤泽,一切都信得过。

    实权全交给藤泽了。

    本田说,“我一丝不苟地生产好产品,你一如既往地,毫不含糊地把它们卖掉吧。”

    据川岛说,在本田与藤泽之间,是一种一面互相补充,一面又是珠联璧合的关系。

    本田对藤泽说:

    “我生产出优质产品交给你,你把它们卖出去吧。”

    藤泽对本田说:

    “我给你好好卖,打开市场。你生产多少,我包销多少。”

    他们互相间都是“不在话下”和“敞开说话”。

    这种珠联璧合,使本田能够专心致志于技术。

    在这之前不久,有过这样一件事:

    本田订立了一个月产一万辆“卡布号”的毫无道理的目标,并把它完成了。

    到了销售阶段,恰好进入由秋到冬的季节,这也是成灾的原因之一,就连藤泽都处置不了啦。

    这时本田朝着藤泽道:

    “怎么?一万辆卖不了啦?”

    藤泽默默地转过头去。对当时藤泽那委曲的表情,川岛说至今他也忘不了。

    本田信任藤泽,与藤泽比赛。即使是处于困境,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彼此产生活力。

    本田的参赛宣言是3月份发表的。

    此事被通产省讥笑为自不量力,在同业当中,也成为被嘲笑的话柄。

    这自不量力的议论,本田本人也早就知道了。他说:

    “我在曼岛获胜,让世界都知道!”

    于是,6月,本田为了参观车赛到欧洲去了。

    所谓的tt车赛,就是把曼岛的公路为了车赛用而闭锁起来,一口气跑完420公里,到当时为止,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参加比赛的欧美的各公司,是在近50年的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参战的。

    在与日本之间的技术上的差距实在太大这点上,使本田感到愕然。

    比方以一样的发动机来说,很轻松地就可以超出日本的马力的三倍。

    “人嘛,也太随便了。稍微有了一点儿成绩,就忘乎所以……”

    本田有些后悔了,但为时已晚。

    “不管是看什么,全都是新的。心想不该口出大话,可是一度说出口的话,就收不回来了,这是我一生中的失策。俗语说‘枪打出头鸟’,这话真不假。我垂头丧气了……”

    话虽如此,本田还是不肯罢休的。在另一方面,他又想: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想是这么想,从轮圈、车胎、汽化器到管塞,凡竞赛用的东西,日本连一样都没有,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本田在欧洲各地转悠,把路费全部花光,把凡是觉得有用的零件都买下了。

    于是他身背轮圈和车胎,把金属类的东西装在提包里,想从罗马回国。但人家说超重,要他补款,可是他的钱全都买了零件,已是身无分文了。

    为此,本田把皮包中的金属类的东西全部缠在了身上。然后被汗水和重量弄得摇摇晃晃地,于7月20日离开了罗马。

    回到本国的本田,召集各工厂的设计科的人员,成立研究部,投入了比赛用的机械的开发。

    面对河岛他们,本田说得好:

    “这是个极高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才向它挑战的。”

    “通过比赛,继续开发摩托车发动机!”

    这叫作“本田思想”吧,他的信念是不动摇的。

    摩托车的发动机因为小,看上去好像简单,但它受到体积的制约,受到剧烈的震动,而且在非发挥高性能不可的这一点上,作为发动机来说,毋宁是最难的。正因为如此,才有干的价值。

    但是,这次所揭示的目标,太远大了。不,过分远大了。不仅要赶上欧美,还必须超过它。亚洲的一个无名的厂家本田所生产出的车子,一流选手不会来驾驶的。这就是说,必须生产出即使是由二流、三流,不,五流的选手来驾驶,也有胜利希望的机械才行。

    他对每一个零件,都开始了彻底的改良。对有关的配件厂,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关于发动机本身,已上溯到燃烧的原理,开始进行研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