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 名盛时期(2/2)

    莫罗看见,艺术家把被他们中间隐藏着叛徒的消息震惊的人们展示出来了。

    照新约的传说,桌后面,耶稣和12门徒举行最后一次晚餐。达·芬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选择的是晚餐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瞬间: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人将出卖我。”

    他说完此语,便无可奈何地把手放在桌上,沉默下来。

    一石击破水中天。这话引起周围12弟子的激烈反响。艺术家面临的是:要塑造出听到此话后12门徒灵魂深处掀起的波澜,塑造出性格迥异的人物,而绝不雷同和重复。

    这就要求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感情,都要符合他的性格气质。

    达·芬奇高明地把叛徒放在一群可爱的门徒之中,像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这种尴尬场景:叛变的人以朋友身份出现,藏隐在一群朋友之间,让你一下看不出来,尤其是未加提防的人。

    犹大阴暗的侧面轮廓,被从明媚的日光照耀的其他人面孔中明显地突出起来。他紧握着装钱的钱包,紧张地等待着叫他的名字。

    艺术家一语破的:“灵魂应该通过手势和动作来表现。”

    这幅画的群像,布置得十分合理。画家以几何学的精确性确定了构图的中心——耶稣像。像被窗外散射进来的光线突出出来。它的突出点便是他的头部。门徒对称坐在两旁,每边6人,照例是3人一组。

    莫罗为之震惊:“简直是不可思议!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在这墙上下这么大的工夫!这是一幅无可比拟的杰作啊!”

    这其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因为达·芬奇画得太慢,修道院院长对此不满,常向莫罗告状,发牢骚。他看不惯画家冥思苦想,半天不动笔。达·芬奇被莫罗请去问原因。达·芬奇巧妙地回答说:“就是由于缺少叛徒犹大的头像模特儿,才耽误了我的创作。不过,我打算就该院长的头来作犹大脑袋的模特儿。”院长闻之,吓得再也不敢来打扰他,也不敢去告状了。谁愿意去作坏人的脑袋,遗臭万年呢?

    b.h.拉扎列夫院士有一段话较好地评价了《最后的晚餐》所引起的感想。他细腻地描绘了画中12门徒各自的心境。不妨一读:

    如同向水里扔一块石头,激起轩然大波,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耶稣的这句话,在晚餐上引起了最强烈的激动,一刹那间使晚餐处在一种绝对寂静之中。对耶稣的话特别冲动的是坐在他左手边的三个门徒。他们形成了不可分的突破口的一组,被一个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动作支配着。年轻的菲力浦从座位上蹦起来,困惑不解地转向耶稣。老成的雅可夫,抑制忿怒,推开双手,向后挪了挪身子。福邓举起一只手好像要急于弄清所发生的事。位于耶稣另一方的几个人,则处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中。他们离中心人物有一大段距离,他们的动作要矜持得多。犹大明显地急转过身子不安地抓住钱袋,惊慌地看着耶稣;他阴暗、丑陋、粗俗的侧影,与委决不下地把头侧于肩际、沉静地把手置于桌上,美丽的脸庞被照得鲜明的雅安,成了强烈的对比。犹大和雅安之间伸过来彼得的头;他向雅安弯下身子,左手放在他的肩上,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说着什么;在这同时,好像他的右手毅然握住佩剑,想用它来保卫自己的师长。坐在彼得旁边的三个门徒都转向了同一个方向。他们凝视着耶稣,向他询问变节者。在桌子对面的一端是余下的三个人。年事已高的法捷依,好像要从他那里得到对眼前事件进一步的解释。然而,后者困惑不解的手势表明,他也苦于不知底细。

    但这幅壁画最后的命运不佳。

    由于此画放在食堂墙壁上,正中还有一门。后来那修士敲厨房的门,使画受震,画的下部遭到破坏,墙也受到损坏,颜料层脱得厉害,加上厨房蒸汽落到画面上。加速了作品的破坏。后来人们进行过拙劣的修复工作,极大的歪曲了原作。

    1443年法军在轰炸米兰时,因炸弹落到修道院院子里,这座食堂被炸毁了。而画了《最后的晚餐》的这面墙得以保全下来。

    此建筑物于1446年修复。1454年,专家使用最新方法,成功地复原了这幅画,弄掉了后来画上去的东西,显示了由达·芬奇的手画上去的颜色,终于使这幅轰动米兰的杰作,恢复了原貌。

    5.贫困使艺术家走投无路

    达·芬奇在米兰,声望、名气都达到了顶盛时期。

    但是,他却几乎一贫如洗。这是由于政局恶化,宫廷断了他的供给。莫罗大公自夫人死后,他更加胡来,不惜浪费民众大量钱财,吃喝玩乐,致使宫廷也入不敷出。于是就增加税收,百姓苦不堪言,饥民遍地,国力衰竭,怨声载道,莫罗住所,不时有人恫吓。

    艺术家几乎走投无路。他的花消较大。他手下的学生和助手,要吃饭穿衣,而薪资少得可怜,作画还要购买许多材料。

    被生活所迫,达·芬奇只好向莫罗写信,请求支援。

    他在信中写道:

    “我不想放弃的我艺术……我冒昧奉陈,提醒殿下注意我的事情和我被弃置的艺术……我以为您服务为生……关于骑马塑像,我不说什么了,因为我知道我只好是领两年的薪资了……”

    他们不得去卖画,去画一些很快可以画好的赠钱作品。

    1499年,达·芬奇终于收到了莫罗秘书带来的信。

    莫罗信中写明了馈赠的条款:

    “16别克土地外加一个从圣维克多教堂得到命名的近郊——维切里门附近的葡萄园。谨赐。”

    接着,莫罗派人送来了拖欠两年的工资。

    就在那年夏天,法王的军队入侵了伦巴第亚。

    他是被莫罗的私教引入的,显然是为了报复他。

    这年9月2日,达·芬奇在街上老远地,最后一次看见莫罗。他一个人走着,没带随从,他去了修道院。

    翌日,莫罗弃城出逃吉罗利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6.米兰沦陷

    米兰沦陷了。法国人做米兰的统治者。在法军进入米兰之前,米兰城堡的司令官别那几偌串通了法军。出卖了城市。

    法国人野蛮地、毫无阻挡地杀进了米兰城。

    他们在大街上横蛮地烧杀奸抢。不少米兰人居然打出了“热烈欢迎法王统治米兰,莫罗滚蛋”之类标语。

    米兰人对前任暴君恨之入骨,他们寄希望于米兰的侵略者。

    但是法国人似乎并不领情,他们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杀死了不少人。广场上,法军骑兵冲进来,铁蹄之下,踩死了许多米兰人。

    法军大肆抢劫财宝,奸污女人。

    士兵为了取乐,纵火烧毁民房,追逐年轻姑娘。

    米兰在痛苦地呻吟。

    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目睹了这一幕幕。傍晚,他来到城堡前面的广场上。他看见,四面都是些受伤的群众,伤兵乱七八糟的武器,一堆堆篝火。法兵无赖在四处流窜,趁火打劫。

    他痛苦地看见法军把枪瞄准他的作品广场塑像射击。子弹射穿了塑像,泥巴纷落,许多地方被法军用马刀砍伤,依稀可以见到铁支架了。

    艺术在米兰遭到空前浩劫。

    达·芬奇默默无言。他冷眼旁观地在广场走着、看着。这位饱经风雨的艺术家,沉默着。他在想人类疯狂时会对同类摧残到这样的地步!

    他的学生愤怒异常,如一头狮子要咆哮,要扑上去与一个法兵拼命。但他的行动被他的老师坚决而冷静地制止了。

    达·芬奇脸色苍白。他沉着的说:“他们是要征服米兰前任的统治者。”

    学生略有所悟。他想起了老师的一句名言:感情越丰富,感受就越深刻。”

    艺术家领着他的学生回到了他们的近郊画室。那依然是一片净土。他们没有管窗外发生的流血事件。他们依然从容不迫地工作、异常平静地试验。

    不过,在达·芬奇的心底深处,他已经做好了要离开这座动乱的城市的准备。

    什么时候离开最好,他现在还无法确定。

    看得出,他的心灵深处,是痛苦的。

    米兰终于等来了新的统治者:法王留多维克,一个虚弱无力的人。

    他在一群亲信、公爵、大使簇拥下,走进了城堡。

    当他得知修道院里有一幅名贵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时,他提出要去那里看看。他和众随从来到修道院食堂,认真地察看壁画,他大为惊奇,连称:“伟大,伟大!”

    他提出,可不可以把墙拆下来,搬回法国去?

    部下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事。

    他感到怅然若失。他要求找到画家本人。

    他要手下的人把著名的画家找来了。

    达·芬奇当即驳斥了这种荒诞的主意。

    “这是不可能的事。就好像人的脑袋和身子,试想把脑袋搬掉了,身子还能活吗?把这墙拆下,这画还在吗?”

    法王终于“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一打算。

    于是,这幅著名的杰作,得以留在这个墙壁上为后人瞻仰。

    米兰又开始流血了。

    米兰人因法王的暴政而奋起反抗。他们同法国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结果是法国人龟缩在碉堡中。残忍地向外面的米兰人射击。

    莫罗不甘失败。他集结军队,准备卷土重来,收复米兰。

    他在法国和瑞士雇佣兵中放入许多恶棍、冒险家,以图里应外合。他终于向米兰推进了。在他的突然袭击下,法军败退。莫罗又一次占领了首都米兰,但他的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法国人重新占领了米兰。由于叛徒出卖,莫罗陷入困境,被法军活捉,捆住手脚,装在笼中。

    莫罗被秘密运押至法国监狱,从此杳无音信。

    混乱的米兰使艺术家觉得惶惶不可终日。

    是该动身的时候了。

    达·芬奇在米兰第一时期即将结束。

    这是他的全盛时期。从1482年移居米兰,在米兰大公宫廷服务,他完成了杰作《岩间圣母》,制作了《斯福查骑马塑像》;米兰在1484年发生瘟疫,无数人死亡,达·芬奇提出修地下水道,净化食用水。在这期间,他还完成了名作油画《抚貂女人》。

    他设计了大量的宫廷服装,如米兰公爵婚礼服装,及其他装饰品,包括马具装饰。他作板面油画《音乐家像》,完成《女生肖像》、《拉·贝尔佛罗民女像》、《哺乳圣母》等作品。

    在这期间,他系统研究了解剖学、光影学,到透视学。他写下了不少关于透视学、画家守则和人体运动方面的笔记。

    这一时期达·芬奇所作的无数札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主体。

    标志这期间的辉煌艺术成就的就是壁画 《最后的晚餐》。

    他还为宫廷演出“丹娜族”戏而设计了布景。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家、教授卢卡·巴却里迁居米兰,与他结为挚友。

    到1499年法国人统治米兰止,这是达·芬奇艺术、科学硕果累累的“第一米兰时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