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绥靖逆流(2/2)
    他在波希米亚失去了什么?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正当会议的参加者再次聚集在元首大厦的时候,一架从布拉格起飞的飞机正在来慕尼黑的途中,机上坐着捷政府的两名代表,一个是捷驻柏林的公使伏伊特赫·马斯特尼,一个是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马萨里克博士。贝奈斯总统苦苦哀求,说应当听听他的国家申诉自己的主张,结果只是得到哈利法克斯的粗暴“通知”。那是在9 月28 日晚上,哈利法克斯通知他,布拉格应当“选定受权代表捷克斯洛伐克人讲话的代表,以便明天一接到通知就到慕尼黑来”。

    这两位捷克斯洛伐克人一下飞机,就像囚犯一样被警察带进隔壁的一个房间里。直到晚上10 点,这两个郁郁不乐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给带去见首相忠实的顾问霍拉斯·威尔逊爵士。威尔逊代表张伯伦把四国协议的要点通知了他们,并且交给他们一张捷克斯洛伐克人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地区的地图。当这两个使者想提抗议的时候,那位首相顾问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就走了。他们继续向跟他们在一起的阿希东—格瓦特金表示抗议,然而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位英国外交官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是不接受的话,就得完全单独去同德国人打交道。也许法国人同你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讲得客气一点,不过你们可以相信我,法国和英国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不想管你们的事!”虽然这样说必然会使两位捷克斯洛伐克使者十分伤心,但说的却是老实话。9 月30 日凌晨时钟刚敲过1 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就按这个次序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队将如希特勒过去一再预言的那样,在10 月1 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10 月10 日完成对苏台德区的占领。希特勒已经得到他在戈德斯堡所没有得到的东西了。

    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从希特勒的要求,英法政府除了对他们施加压力外,还进行欺骗宣传,说苏联政府不遵守同法国和捷政府签订的互助协定。事实上,在当时策划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这个阴谋诡计的每一阶段,苏联政府都明确了苏联决心履行盟国义务的坚定意志。法国政府于1938 年9 月初询问,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袭击,苏联政府将如何对待。苏联政府在答复中提出如下的建议:

    第一,发表苏、英、法三国联合声明,宣布如果德国无故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它们将援助捷克斯洛代克。

    第二,敦促国际联盟讨论防卫手段与途径。

    第三,苏、法、英三国举行全面会谈,以讨论技术问题。

    当亲德的波兰政府准备趁火打劫,参与瓜分从捷克斯洛伐克分割出来的战利品,并在捷克斯洛伐克边界集结军队时,苏联政府对华沙提出了抗议。苏联政府声明,它将把波兰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视为无端入侵,并将立即废除波苏互不侵犯条约。

    伦敦与巴黎的诽谤者甚至不惜造谣说,慕尼黑协议是同苏联政府商量好的。事实是,在捷面临危机时刻,只有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坚决主张保卫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政府不止一次声明:只要法国履行自己的义务,苏联就立即给予援助。后来斯大林曾委托捷克斯洛伐克人转告捷政府,即使法国不出兵,只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坚决抵抗法西斯侵略,并向苏联提出请求,苏联也准备给予军事援助。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阶级在这紧要关头拒绝了苏联的支援,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屈服了。他们宣称:“我们宁愿希特勒攻进来,而不愿让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来保卫我们。”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签字之后,张伯伦又奴颜婢膝地找希特勒会谈所谓世界和平问题。他向“元首”建议,英德两国进一步合作来结束西班牙内战,并建议促进裁军,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加强欧洲政治和平,甚至还建议解决苏联问题。然后首相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已经写好了他希望两个人能在上面签字并且立即发表的东西:

    “我们,德国元首兼德国总理和英国首相,今天再次举行了会议,一致认为英德关系的问题对两国对欧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们把昨夜签字的协定和英德海军协定,看成是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愿望的象征。

    “我们决心以协商的办法作为处理任何其他涉及我们两国的问题的办法,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从而有助于确保欧洲的和平。”希特勒看了一下这个宣言,很快就在上面签了字,使张伯伦大为满意。

    这位蒙在鼓里的英国首相当然不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这次慕尼黑会议中已经商量好,时候一到,他们就对英国并肩作战,就要收拾这位帮助他们“助桀为虐”的慕尼黑阴谋的设计师。但是不识趣的张伯伦,却以为自己得到了一个“很大的胜利”。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自鸣得意地拍拍他的上衣口袋说,“我得到它了”。他在边喝咖啡边吸雪茄时宣布:

    “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和平解决办法,这就会为欧洲的和平开辟道路。今天上午,我同元首又进行了会谈,我们两人签署了这个声明。”然后英国人和法国人前往机场,在下午的恶劣气候中,一个飞回伦敦,一个飞回巴黎。在回国的飞机里,张伯伦虽然很疲倦,却是“愉快的疲倦”。

    现在,人们对他的赞颂多极了。在赫斯顿机场等待他的是乔治六世陛下发出的邀请:

    “我派我的宫廷大臣送这封信给你,问你是否可以直接到白金汉宫,以便我可以亲自向你表示我的衷心祝贺,祝贺你对慕尼黑的访问成功。同时,这封信向你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由于你的耐心和决心,你赢得了整个帝国的同胞的永恒感激。”在赫斯顿机场欢迎他的又是忠实的大臣哈利法克斯,他同他的首相一起乘车驶往白金汉宫。伦敦全城“热烈欢迎”这位“慕尼黑英雄”。在首相写给他姐姐的信中,叙述了这种“狂喜”的场面:

    “甚至报纸上的描述也并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从赫斯顿机场乘车前往白金汉宫的途中的场面。从头到尾,人们都夹道欢迎,各个阶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有人跳在汽车的踏脚板上,靠着车窗,向车里伸出了他们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的确这一天在伦敦街头是非常热闹的。张伯伦成了“凯旋而归的英雄”。

    他得意洋洋,手中挥舞着他同希特勒签署的宣言来迎接拥到唐宁街来的人群。他们向他高喊:“好样的尼维尔!”还对他高唱:“因为他是一个刮刮叫的好人”。张伯伦笑逐颜开,站在唐宁街十号三楼的阳台上向他们大灌“催眠曲”。

    “我的好朋友们,”他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挥舞着《英德宣言》,在阳台上高呼:“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张伯伦的得意达到了高峰。

    《泰晤士报》宣称,“没有一个征服者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的时候,曾带着比这更高贵的桂冠。”居然有一个自发的运动来筹集一笔“全国感恩基金”来向张伯伦致敬,不过,他谦虚地拒绝了。只有海军大臣达夫·古柏一个人以辞职来抗议张伯伦的慕尼黑之行。在继之而来的下院辩论中,当时仍然在野的丘吉尔在那篇值得纪念的发言中说:“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十足的失败。”然而,据他自己后来回忆,他被迫停下来,一直等到暴风雨般的抗议声平息以后才能接着讲下去。

    在表决时,张伯伦以366 票对144 票在下院获得胜利,但是约有30 名保守党人弃权,包括丘吉尔、艾登、古柏、阿末利和麦克米伦。为此,张伯伦感到不安,但是毫不动摇地相信他做的事情是对的。他写信给坎特伯雷大主教说:“捷克斯洛伐克人有朝一日将会明白,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拯救他们,使他们有一个更幸福的未来”,慕尼黑协定“终于为全面的和平开辟了道路,而只有这种和平才能把世界从混乱中拯救出来!”张伯伦给捷克斯洛伐克人带来的是什么“幸福”呢?请看:希特勒根据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1.1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面住着280 万苏台德日耳曼人和80 万捷克斯洛伐克人。在这个地区内有着大量的捷克斯洛伐克工事,他们构筑了在当时来说是欧洲最坚强的防线,只有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可与之媲美。

    这还不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铁路、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都被打烂了。根据德国人的统计,这个国家被肢解以后,丧失了66%的煤,86%的化学工业,80%的水泥工业和纺织工业,70%的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40%的木材工业。好端端的一个富庶繁荣的工业国,仅仅在一夜之间就被瓜分豆剖而破产萧条了。

    更有甚者,1939 年3 月15 日,也就是慕尼黑协定签订5 个月之后,希特勒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残余部分;从此,这个有着12.78 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500 万人口的国家,被希特勒“从地图上抹掉了”。3 月23 日,德军又进一步侵占了立陶宛的默默尔港。4 月3 日,希特勒又下达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的密令。在德意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面前,西方国家仍一味迎合希特勒,鼓励“祸水东引”,对苏联政府“联合起来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倡议,采取置若罔闻、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欧洲走向战争的这一段历史上,1939 年3 月21 日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在柏林、华沙和伦敦都有频繁的外交活动。法国总统在外交部长庞纳陪同下,到达英国首都进行国事访问。张伯伦为了应付国际舆论,向法国人建议,他们两国同波兰和苏联一起发表一项正式声明,宣布四国将立即协商制止在欧洲发生进一步的侵略行径。3 天以前,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建议,正像他一年以前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以后曾建议的那样,召开欧洲会议,由法国、英国、波兰、苏联、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参加,采取共同行动来制止希特勒的侵略。但是,英国首相认为苏联的建议“尚未成熟”。他对莫斯科十分不信任,因而认为由英、法,苏、波四国发表一项宣言,就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他的建议由英国驻华沙大使在同一天提交给贝克,但是就包括苏联在内这一点而言,都受到了颇为冷淡的对待。这位波兰外长甚至比张伯伦还要不相信苏联;此外,他也同英国首相一样,认为苏联的军事援助没有什么价值。他保持着这种看法,一直到大祸临头都毫无改变。

    到了4 月16 日,就在戈林和墨索里尼会谈的当天,苏联外长在莫斯科接见英国大使,并且正式建议英国和法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苏要求缔约国签订一项军事协定来使互助条约具有实效,还要求由签字国(如果认为合适的话,还可以加上波兰)对中欧和东欧所有认为自己受到纳粹德国威胁的国家作出担保。斯大林希望西方国家同苏联团结起来,制止法西斯的侵略。

    正如5 月4 日丘吉尔抨击伦敦迟迟不接受苏联的建议时所说的,“如果没有苏联的积极协助,要组成一条反对纳粹侵略的东方战线是决不可能的。”然而苏联的建议竟然在伦敦和巴黎引起了“惊愕”。

    在下院5 月19 日的辩论中,英国首相继续对苏联建议采取了如丘吉尔所说的冷淡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张伯伦有点懒洋洋地向下院解释说,“在两国政府之间有一道幕,或者说一道墙,极难穿过。”丘吉尔则在劳合·乔治的支持下争辩说:莫斯科提出了一个“公平的建议”,它比张伯伦的建议“更简单、更直接、更有效”。他请英王政府“给脑袋里装上点儿残酷的现实。

    如果没有一条有效的东方战线,就不可能在西方有令人满意的防务,而如果没有苏联,就不可能有一条有效的东方战线。”5 月份的最后一天,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又以新的外长身份作他上任后的第一次演说。他批评西方国家犹豫不前,并且宣告,它们要是真想同苏联一起制止侵略的话,就必须抛开枝节问题,在三个主要点上达成协议:

    ——缔结一项纯属防御性质的三边互助条约。

    ——对中欧和东欧的国家,包括所有与苏联接壤的欧洲国家在内,作出担保。

    ——缔结一项明确的协定,规定三国彼此间提供并且向受到侵略威胁的小国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援助的形式和范围。

    但是,英法苏谈判进展仍十分迟缓。波兰和罗马尼亚很乐意得到英国和法国的担保,它们拒绝接受苏联的担保。甚至不许苏联军队通过它们的国境去抗击德国的进攻。在这种僵局下,莫洛托夫在6 月初建议英国派外交大臣到莫斯科来参加谈判。可是哈利法克斯勋爵不愿意去。艾登表示愿意代他前去,然而张伯伦拒绝了他的建议。后来决定派一名外交官前去。待英法代表抵达莫斯科后,莫洛托夫虽和他们举行了11 次会谈,但英法代表在实质性的问题上仍拒绝表态。莫斯科对此十分气愤。日丹诺夫在一篇题为《英国和法国政府不想在平等的基础上同苏联缔结条约》的文章中说:“在我看来,英国和法国政府似乎并不想努力达成一项苏联能够接受的真正协议,而是想作作姿态,以便向他们本国的舆论表明所谓苏联的不妥协态度,从而好同侵略者缔结协定。”斯大林不信任英国和法国,他认为西方盟国可能到最后会像一年以前在慕尼黑那样,同希特勒做成一笔交易。最后张伯伦在四面八方的猛烈批评和压力下,7 月23 日,才和法国同意了苏联的建议:立即举行军事参谋人员的谈判,拟定一项具体规定英法苏三国如何对付希特勒军队的军事条约。

    人们不会忘记,当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发生时,张伯伦亲自出马同希特勒谈判,飞来飞去,不辞千辛万苦。但等到与苏联谈判时,却只派一些无足轻重的角色,7 月下旬派去进行军事谈判的代表团,慢吞吞地坐船来到苏联时,还忘了带全权证书。尽管如此,斯大林对这一谈判仍非常重视,一开始就提出缔结英、法、苏三国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并要求保证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所有与苏联接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但是英、法政府却非常不信任苏联,也不相信苏联的军事实力。他们只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许多义务,而却不对苏联的安全承担任何义务。

    到8 月中旬的时候,英法两国同苏联在莫斯科的谈判,事实上正陷于停顿状态。英法军事代表团是8 月11 日乘船抵达苏联首都的。他们在谈判时不与苏联代表讨论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用什么武力来对付纳粹侵略。他们避而不谈缔结军事条约的实质问题,只就抽象的无关紧要的所谓“原则问题”消磨时间。苏联代表伏罗希洛夫说,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作抽象的宣言,而是要制定一项全面的军事条约。”这位苏联元帅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有没有规定波兰该采取什么行动?一旦战争爆发的话,英国拿得出多少军队来援助法队?比利时会怎么办?他所得到的答复都是含糊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法国代表杜芒克说,他对波兰的计划一无所知。英国代表德拉克斯吞吞吐吐地说,目前英国有5 个正规师和1 个机械化师。而苏联则说,战争一开始,它能派出136 个步兵师、5000 门大炮、1 万辆坦克和5000架飞机来对付从西面来的侵略者。

    在8 月14 日一次关键性的会议上,伏罗希洛夫元帅强调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波兰是否愿意允许苏联军队进入它的领土去迎击德国入侵的问题。如果不愿意的话,盟国又怎么能阻止德队迅速席卷波兰呢?他问道:“英国和法国的参谋总部是否认为苏军可以越过波兰,特别是越过维尔那山峡和加利西亚去同德军接触?”这是问题的核心。最后,如坐针毡的英法代表认为,伏罗希洛夫提出了他们所没有资格处理的政治问题。

    在8 月21 日的会议上,伏罗希洛夫根据联共中央和斯大林的指示再次重申,苏联代表团的愿望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同意组织三国武装部队的军事合作,苏联同德国并无共同边界,只有苏联军队在有权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的条件下,它才能给英、法、波、罗以援助,如果不允许苏联军队进入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他们就无法同英法军队合作。苏联军事代表团无法设想英国和法国的政府和总参谋部,在派出代表团到苏联来的时候,怎么会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不给他们以指示?这只能使人怀疑,他们是否有同苏联进行认真而有效的合作的愿望。

    杜芒克和德拉克斯要求本国政府指示回答苏联关于波兰的问题,等了3 天都没有回音。在8 月17 日,杜芒克曾给巴黎打电报说,“苏联是想订军事条约的。它不想要我们给它一张没有具体保证的废纸。伏罗希洛夫宣布,只要他所说的那个关键性问题解决以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杜芒克要求巴黎设法使华沙接受苏联的援助,却遭到英法和华沙统治集团的粗暴拒绝。与此同时,英法领导人还背着苏联同德国进行秘密谈判,鼓励纳粹反苏。在此情况下,斯大林下一步如何行动,就成了全世界所注目的问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