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称中国是。英文的单词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也有“瓷器”的意思。在西方其他国家的语言里,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也都有瓷器的意思。也就是说,西方人很久以来就称中国为“瓷国”。由此看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考古资料已经证明,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既有瓷的特点,同时又残留有原始陶器的痕迹。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的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在商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叫白陶的工艺。白陶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用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商末和西周出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逐渐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多为青瓷。那时候的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初的唐、宋时期,中国制瓷技术继续发展。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色陶瓷工艺品,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以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