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的现代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沉没成本——覆水难收不必收
    沉没成本——覆水难收不必收

    多数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直接的损失上,而人们却常常忽视自己的机会成本。实际上,沉没成本的损失是人生中最大的浪费。

    假设你刚刚花5000元买了一台时兴的电脑,但两星期之后,生产厂商就宣布一种性能高出一倍的新型电脑问世,而且只卖3000元,你会怎么做呢?

    经济学家认为,最理智的做法是,如果新的电脑在性能上真有那么优越,那就应该坚决去换一台回来,已经付出的5000元绝对要忽略不计。经济学家为这类抉择提供了思路,他们称之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笔已经付出的开支,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被收回,具有理智的人只能忽略它,这种成本就称为“沉没成本”。 但事实上,生活中的消费者差不多都没有这种爽快劲儿。他们或许认为,电脑的升级换代极快,跟风是跟不赢的;或者会沉浸在不情愿多付3000元的懊恼里;或者干脆对新性能电脑视而不见。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有为这些沉没成本而心有不甘的时候,结果是因为没有及时作出决断而产生更大的损失或失去更多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走入沉没成本误区的人。他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从居家的生活区坐车到一个地方去换车到公司。从家出发有四趟公交车可以到换车点,然后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在换车点坐上大公交,但是不能直达公司,要徒步经过一个超市和一个早市,大约要用10分钟;二是在换车点转过一个街角,大约30米开外,坐小巴士直接到公司。虽然小巴士每班之间时间较长,也不很准时,但因为通常要提着电脑和午餐盒,穿行过早市不是很方便,所以他通常选择坐小巴士。

    可是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等了很久,始终也不见小巴士的踪影,但他想着自己都已经等了这么长时间了就再等等吧,凭经验在7点40分前坐上巴士一般是不会迟到的。一旦过了7点40分,就只好打的,可是这个时候,明明刚才还一辆辆空着从面前经过的的士,这时却很难叫到了。最不幸的结果就是打了的,他还是迟到了,不仅要被罚款,而且还失去了得满勤奖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