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别人苦苦寻觅机会的时候,埃里克•施密特却几乎被“硕大”的机遇一次次淹没。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ceo。在他任职期内,施密特领导开发sun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20世纪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虽然,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也被不少媒体称为是他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但是,novell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助于互联网泡沫的光。随着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施密特向投资者承诺,他会在2001年年底扭亏为盈。
但是,也许命运注定了要施密特在业界留名百年。因此,在挥霍了一次次绝佳的机遇之后,又一次机遇不可抗拒地摆到他面前。他绝不会在一棵无法成就自己的“歪脖子”树上吊死。在玩过了工作站、服务器等硬件(sun)和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novell)后,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席位出现在施密特面前。这就是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google。施密特显然已经等不到兑现承诺了,他要把握新的机遇。
佩奇和布林当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向他伸出橄榄枝。佩奇对施密特的能力充满信心:“施密特先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和广阔的视野,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管理人才。”
2000年,佩奇和布林首次找到当时任网威公司ceo 的施密特。一番客气之后,谈话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技术问题上。在90分钟的会面里,施密特大部分时间是在和这两个年轻人争论技术问题。佩奇和布林很直率,有时甚至给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但施密特对他们的聪明和热情印象极为深刻。施密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与google的创始人见面时的情景:“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与我不尽相同。让人搞不清他们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远见,还是单方面的单纯天真。”当然两人都有着咄咄逼人的精明,但佩奇“力图改变世界”的傲慢言论和布林对竞争对手不屑一顾的轻视可能造成策略上的盲区,使“google战舰”暴露在包括某些尚未进入“google雷达屏幕”的新生力量的火力之下。他饶有兴趣地结束了会面,但没有立即答应他们。2001年3月,施密特终于到了google,担任董事长。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保留董事会主席的头衔。这样,一开始施密特是脚踏两只船。他在担任两边的董事长,却都不担任ceo。四个月后施密特开始出任google ceo。原来任ceo的佩奇改任负责产品的总裁,原来任董事长的布林改任负责技术的总裁,google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施密特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有的管理结构。google从此开始了它的“铿锵三人行”。据施密特说,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首席运营官,因为两名创始人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技术走向方面拥有否决权。不过,佩奇和林布很明白施密特的份量,因此他们给施密特一份高于他们的薪水。据了解,2003年施密特的工资是25万美元,奖金是30.1万美元。
当时的google已经是一家相当出色的搜索引擎公司,然而很少有人预计它能够实现赢利。其实这也情有可原,几十家诸如alta vista,雅虎,lycos,excite和infoseek等知名网络公司正在陷入网络泥潭,它们在搜索引擎上建立帝国的企图陆续宣告破灭。
但是,正如佩奇和布林最初决定成立google公司一样,他们选择施密特同样被证明正确无误,正是后者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让公司业绩蒸蒸日上。2001年8月,在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潜力有限以后,佩奇干脆把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让给了施密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