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微系统公司
太阳微系统公司是我们所列举的灾难形势下的3个案例中最令人费解的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迹象上说,技术灾难情形下的太阳公司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但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尼利坚持采用原有的商业模式。是因为判断错误?也许是。但是鉴于他奋战厄运的辉煌历史,我们还不能判定他没有了重振雄风的机会。
1982年,年仅27岁的麦克尼利创建了太阳微系统公司,同时创造了一个发明的奇迹—常常悖逆传统思维而取得胜利。在开展了10年的工作站业务以后,他在服务器市场与ibm、惠普和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展开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殊死搏斗—被人们视为有勇无谋的莽汉之举。但是,他的专利芯片和构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性能,太阳公司在向网络公司、电信公司和金融公司销售性能强大、安全性极高的电脑方面,占据了业内的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采用了java编程语言,再次成功地战胜了传统智慧;太阳公司让java成了互联网的通行标准。
太阳公司的商业模式与emc一样,旨在生产高差异性的产品,并以能产生丰厚利润的高价出售。该商业模式支持了公司密集型发明工作,为股东赚取了可观的回报。2000年底,太阳公司的收入超过180亿美元,净收入18.5亿美元,股票价格在5年内涨了6倍有余,达到63美元。
这时,股票市场的崩溃使得原来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顾客们对成本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他们把资金花到了竞争对手的身上—那些公司销售的产品性能优秀,价格低许
多—使用起性能与太阳公司的昂贵产品相差无几的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软件。
尽管销售额大幅度下跌,麦克尼利却过了很长时间才做出反应。2002年5月,他终于承认,太阳公司需要改革。当时,收入已经下跌到30亿美元以下,公司亏损严重。在后来的16个月中,太阳公司削减了开支,引进了价格较低的模式,简化了产品种类和定价方式,开发了新的市场营销和销售战略。比如,虽然他过去经常对戴尔公司这样的竞争对手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没有开展发明创新工作,而只是沿用其他公司的技术,但自己也开始推销使用英特尔芯片的低端服务器,以及更普遍的低成本linux软件。事实上,麦克尼利现在已经成为倡导低价位软件的十字军战士,并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基于linux的产品,甚至大幅度打折销售太阳公司自己的solaris产品。
但是,与此同时,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有关继续发明创新的观点,研发预算占了总收入的将近16%—这个比例迄今为止是所有大型电脑制造商中最高的。他与amd联手,用英特尔所没有的先进的64位技术生产高性能服务器,定价奇高。他倚仗手机领域中庞大的java基地,制定计划以开发基于java的系统,用于为个人电脑提供安全的音乐、图像和其他数字内容。太阳公司计划在今后2年内推出尼亚加拉(niagara)芯片,那是对处理器工作原理的一个彻底更新,而在硅谷的传言是,尼亚加拉可能将证明比当今最强大的芯片还要强大至少15倍。
这些变革措施在太阳公司面临的现实环境面前会怎么样呢?10年前,麦克尼利应对来自服务器的挑战的方法是,迅速采取行动,在自己的市场份额受到侵蚀前放弃工作站业务。这一次,他的反应很慢,处于守势,而且没有利用他过去拥有的技术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