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免费”的终结(5)
    “免费”的终结(5)

    现在这些问题基本上已不再是问题。关键在于,用户为什么选择?

    首先是“稀缺”。马化腾认为,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就可以在市场中找到价格,比如空气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很有价值。但是没有人去买卖这个空气,为什么呢?太多了。

    创造稀缺性的办法有哪些?第一,得有一个长期的大量品牌投资和口碑传播,比如lv,比如披头士,比如冯小刚;第二,要营造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特体验,就像海关罚款都拦不住的ipad。

    数字时代的稀缺性一定是创造出来的,而且是限量的。就像大片《阿凡达》一样,只能在imax放映厅里才能看到震撼的效果。就算有高清盗版又怎么样?上映一两个月,还处于排队饥渴状态。如果不是被喊停,17亿国内票房绝对不是句号。迈克?杰克逊已经死了,他留下来的那些未发表歌曲,卖一首少一首。你是铁杆歌迷,你难道不会收藏纪念吗?

    其次,还有“时间成本”。2011年什么最贵?时间成本。乔布斯为了推销他的itunes,说过一句恶毒的话:你为了不付费听音乐,意味着“你的平均收入比社会的平均工资要低”。这话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付费下载音乐的,很多都是富士康代工厂的工人。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赚钱就得玩命加班,没有看《非诚勿扰》的时间,没有上百度淘宝的时间。好歹有个手机,下班能放松就抓紧放松。

    另一个付费点歌的地方在哪?是某婚介交友网站,为了第一时间表白心意,潜在恋人们把点歌当做虚拟礼物,卖歌成了该网站的重要收入之一。

    “想付就付”,不把钱当钱。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 ,最近推出了自有的虚拟货币系统(facebook credits,是不是有点像q币?),用户需首先使用现金购买这个“信用币”,1美元相当于100个信用币。(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呀?)在购买相应数量的信用币之后,用户就可向好友赠送一些信用币,受赠的facebook用户既可用来提高自身“威望等级”,也可用来购买facebook提供的虚拟礼物。使用者还可以此信用币购买facebook上数百万家应用程序合作伙伴的虚拟商品。

    尽管facebook要从单笔支付中提成30%,但是“信用币”的小额和便捷,仍将大大提高用户在游戏以及其他应用中支付的次数。调查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ray valdes估计,这种收费模式在facebook的未来营收比重可能达1/3。这意味着facebook不需重度仰赖网络广告的收入。换句话说,扎克伯格也不用那么着急拿我们的卖钱。

    “用户参与劳动”,劳动者消费自己的劳动果实。为什么农家乐的蔬菜、水果、鱼,比家门口的沃尔玛的还贵,人家还要开车跑到郊区,自己动手采摘自己花钱买下?因为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cosumer(消费者),要当一个prosumer(生产消费者)。

    李宇春是长得最美唱得最好的女明星吗?绝对不是。但她却是最能让粉丝掏钱的女明星。为什么?她就是千万“玉米”发一元钱短信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起点中文网模式下,最牛的作家都会收到粉丝的打赏,以鼓励他们多写、快写。这种创造的快感,是冰冷的百度文库解决不了的。粉丝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动员这一万粉丝帮明星赚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