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潮汛:企业家历史地位变迁(6)(2/2)
    善待企业家就是帮助国家壮大

    “你将我的所有全拔去,仍能不烦不恼。宁像野草决不肯枯萎,天生我低贱都好。烧光了比当初更高,远隔天边仍望到……”香港“填词圣手”林夕的一首《野草》,无意中却写尽了中国大陆私营经济和企业家群体在歧视与踩压下的苦痛、徬徨、不屈与绝处逢生。

    改革开放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所扮演的角色反差甚大,经历了从“反角”到“群众角色”、再到“配角”、最后到“主角”的演变。这种角色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92年,私营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变成“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作为第二代中国领导人核心的邓小平,在多个场合表明了类似的观点。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进一步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在当时,城乡大量沉淀的过剩劳动力,给紧绷的中国经济又压上了一块重大的巨石。水满为患!为形势所迫,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发展城市个体经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