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与你相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拍一部母亲的DV(2/2)

    以前,她有我们的父亲,那时打发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人聊天,偶尔拌拌嘴。这样的日子也充满乐趣。但现在父亲不在了,她也是70岁的老人了,如果让她重新寻找一个老伴的话,简直艰难得如同发射宇宙飞船登陆火星。

    我不知道兄弟姐妹们听懂我的话没有。也许,在他们看来,我这个文人过于细腻,把事情搞复杂了。

    也是在那次家庭会议后,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可以给母亲拍一部家庭dv呢?我想用dv记录下母亲的日常生活,也许兄弟姐妹们看过后就可以真正从内心理解母亲了。

    那个夏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带着dv开始了这样一部作品的制作。拍摄的过程很简单,大部分时间是,不让母亲发现。我想尽可能地展现她真实的一面,她那没有儿女在身边时的生活细节。

    是的,真实。当我们不在母亲身边时,有没有了解过母亲真实的生活?

    我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拍完了这部母亲的时光dv。在拍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母亲一个人生活时的许多细节常常让我心疼。她喜欢沙发的一角,夏天的午后,她蜷缩在那里午睡,有时流口水,像个小孩子一样。她经常为不知道吃什么而发愁,虽然做了一桌子菜,但是一个人吃着吃着,就感觉特别没意思。

    2009年的春节,我召集了兄弟姐妹们一起看我拍的有关母亲生活的纪录片。母亲不敢看,用她的话说是“害怕出洋相,拍得太丑”。全家人包括侄儿侄女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片子时,起初大家还有些像看热闹,但片子放了三分之一,大家就开始安静下来了。每个人包括孩子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沉思。特别是当我拍到母亲一个人站在黄昏的阳台上,看着大街上的车流的孤独背影时,姐姐开始轻轻啜泣。

    那天晚上,哥哥告诉我,看了这部片子,他理解年老的母亲了,觉得她真的太不容易了。

    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母亲呢

    看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时,我哭了。结尾,年老的母亲去世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儿女们匆匆奔完丧后,全都要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了。只有丧偶的父亲,一个人摇着蒲扇,坐在客厅里,听着外面的蝉声。风轻轻地吹过父亲的脸庞,安详、寂寥——以后一个人的漫长的日子该怎么过?

    但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母亲和父亲,总有一个人会先离开这个世界,剩下另一个人,必然要面对丧偶的寂寞。

    以前,四世同堂,父母亲一方去世了,儿女们围绕膝下,还能缓解另一方的孤独。但现在,在全球化的流动时代,中国的儿女们大都为了生活离乡背井,即使有能力把父母带到异乡,但是有几个老人能舍得故土?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在北京买了房和车后,便把好不容易供他到大学毕业的父母接到北京享清福,但是父母受不了家家关门闭户、老死不相往来的新型都市社区的孤独感,一心想回家。结果,无论儿女如何劝阻,两个老人都像千方百计要离开的逃兵一样,趁儿女不在家时,偷偷买好车票回到老家。

    我相信,当他们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感受到故乡的风,看见故乡的小河和金黄的稻浪时,他们的心才有一种返乡的游子般的踏实感。

    父母有父母的路,儿女有儿女的路,不能两全其美,只好各走各的。所以,如何缓解父母的孤独,小津安二郎在《东京物语》中也不能给出答案。影片的最后,父亲静静听着风吹过堂屋的声音,时光好像静止了一样。

    那是不是全天下丧偶的父母共有的处境?我们除了体悯,还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