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与你相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拍一部母亲的DV
    拍一部母亲的dv

    文_曾小亮

    母亲的晚年生活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故乡那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房子很大,更衬托出她一个人的寂寞。经常,在那些夏天的午后,她看着电视,蜷缩在沙发的一角午睡。有风吹过,听不见任何声音,那种安静让人心慌。

    她老了。我从电视上看到很多西方老人独自看夕阳,享受孤独,但中国的老人,似乎非常害怕晚年的寂寞。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把4个儿女养育长大,都各自成家立业了。虽然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今天有几个儿女守候在父母身边?哥哥在广东,我在北京,两个姐姐也是天各一方。大多数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守着大房子,还有一只猫,过着让人心慌的安静的日子。

    有一次,那只陪伴她多年的猫挠了邻居家的小孩子,结果孩子得了破伤风,送到医院打针才好。她非常忐忑不安。她一生害怕惹事,更害怕伤害到别人,结果赶紧把那只猫送给了别人,不敢养了。

    以前,还有那只猫陪伴的时候,母亲夏日午睡醒来,猫轻轻跑过客厅的声音或者偶尔“喵”的一声叫,还能让她感觉到屋里有动静。现在,猫没有了,我想,那种宁静仿若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生灵。

    因此,接听子女的电话,成了她每天重要的兴奋时刻。

    为了配合她的作息规律,我们基本上是在傍晚或者午餐的时候给她打电话。但电话再多,能缓解她的寂寞吗?记得看过一个经典的广告片:儿女孙子,轮番匆匆地给年老的母亲打电话,每个人都很忙,只有母亲守着那只猫,像一张时光相片一样,静静地定格在她的生活里。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尽可能地多抽出时间回去看她。有一天早上,我睡在隔壁的屋里,被一阵轻微的噼啪声吵醒,似乎是母亲的动静。我从卧室看过去,那时天还没有亮,母亲在剥篮子里的一些花生,大概是准备早餐时吃的。一弯拂晓前的明月高悬在天空,母亲在月光下的身影让人动容。

    我披着衣服走过去,帮她剥花生,责怪她起这么早。她说,人老了,睡眠少了,一个人经常很早就醒来,睡不着的时候,就起来做点什么事情,打发时光。

    她还提到她傍晚时分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着大街上车流如水的情景。车灯和街灯慢慢地亮了,很多人回家了,但没有人回到她那里。大多数时候,她一个人在那套大房子里静静地生活。

    拍一部有关母亲的dv

    我把母亲的孤独和寂寞跟兄弟姐妹们讲了。在家庭会议上,大家沉默不语。做生意的哥哥说,他不明白母亲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不缺钱,生活衣食无忧。做子女的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尽到孝心了。

    我不知道怎样向他们解释母亲的孤独和寂寞,那是和金钱无关的一种内心感受——它需要设身处地的体悯。

    我说,不能指责母亲不会寻开心。她生活在一个小城镇,不能像都市里的老年人一样去上老年大学、去跳舞、去练太极拳,也不能像西方老年人一样去教堂做义工或者背着包满世界旅行。她那个年代的老人,没日没夜地为社会做贡献,搞建设,所以到了老年,一旦闲下来,反倒不会生活了。

    她确实不会打发时光,而且最要命的是,时光越是打发着过,就越会感觉到时光的漫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