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讲何谓不立文字(2)
我们这一堂,也不乏在修行上有不同程度受用的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受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正在受用的那一瞬间,不管怎么说,都不是说的那件事本身。只能说:好舒服啊!好殊胜啊!是什么样子?还是描述不出来。只有那一点点东西,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只有那一点点东西,是言思所不及。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们修行的人,要深刻领会语言文字与思想的密切关系,不能死在句下,更不能排斥言教。实际上,禅宗开悟的这些境界、开悟的那些过程、开悟以后是什么样子,经典上都有说明。开悟是什么样呢?开悟了没有执著,开悟了无人无我观自在,开悟了一片光明……经典上都说得很清楚,这些就是开悟的境界。我们没有亲证,所以没有受用,没有直接地接触它。所谓开悟就是直接地接触,所以叫直指人心。
有一道菜,是把山沟里磨光了的小石子烧热了,然后放在菜的周围。因为烧热了的石头并不像菜蔬一样有热气冒出来,冷石头和热石头从外表来看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当你用手去触摸烧热的石头时,你才会感觉到上当了,手被烫得要命。那种直接接触,只知道烫得要命,疼!疼到什么程度,旁边的人肯定是没有直接被烫到的人感受深刻。那种状况就是直接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多得很,我们就是不能够将生活中的这些琐事,直接离开妄想分别去接触它。
当我们的手不小心接触到滚烫的石头时,最开始接触的那一刻是没有感触的,到了第二念才有感触,才知道手被烫了。如果没有第二念,那就是无分别。我们一切的问题,都来自第二念。第一念是现量境,第二念就是比量或者非量。开悟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无分别的境界,就是五根与五尘接触时,没有分别的第一念。不通过意识分别,能够明白这个没有分别的第一念,能够真正找到心的本源,那就是初入悟门。那一念,不续前,不引后,当下孤明历历,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一念就是百丈禅师说的那个境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