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讲何谓不立文字(1)
(2008年1月7日晚)
禅宗一法,虽称教外别传,但是历来主张“藉教悟宗”。也就是说,禅宗虽说不立文字,只是不执著文字之相,并不排除佛言祖语的启发与印证。
达摩祖师东来传佛心印,以四卷《楞伽经》作为教证,一直传到五祖,都是以《楞伽经》作为一宗的根本教证。同时五祖也逐步地由《楞伽经》转变为以《金刚经》作为禅宗所依的根本经典。五祖开东山法门,教人诵《金刚经》,可以开悟见性,以此可以得度。六祖听人诵《金刚经》,发心到黄梅来参拜五祖,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据。
即使如此,五祖当时也还是非常重视《楞伽经》。《六祖坛经》上面记载,六祖与神秀大师题偈的东山南廊的墙壁,原本是粉刷了准备请画师画“楞伽变相图”的。由于五祖让弟子们各呈所悟,准备传法,神秀就在南廊壁上写下了“身是菩提树”等四句偈语,然后又有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四句偈子。五祖看到神秀的偈子,还是很肯定地说:“虽未见性,世人依此修行,可以得度,有大利益。”所以就把那首偈子保留在南廊,原来准备画“楞伽变相图”的计划就改变了,供养那四句偈语也有同样的功德。可见五祖当时既重视《楞伽经》,也非常重视神秀大师的四句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