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不二法门
(2008年1月2日晚)
前两天我曾讲到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公。梁武帝请他到宫中讲《金刚经》,宝志公升上法座,静坐须臾,便问大众:“听到没有?”大众都不言声,志公便下座了。志公无说,大众无闻。无说无闻,就是无上妙法。
禅宗兴起以后,许多禅师上堂说法时,往法座上一坐,一言不发,片刻之间便下座了。马祖当年升上法座,百丈就把席子卷了起来,马祖见到百丈卷了席子,就下座不说了。古人的作略,处处都在显示玄机,处处都在显示无上妙法。
就像《维摩经》所显示的那样:维摩居士生病了,佛派弟子去看望。大家都知道维摩居士辩才无碍,声闻弟子、诸位菩萨,都不是维摩居士的对手,都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萨答应下来,率领众人前去探望。《维摩经》上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门品》,前去探望的众人,都从理论上讲了什么叫入不二法门,最后轮到维摩居士,叫他说说什么是入不二法门,维摩居士却默然无言。最后,文殊菩萨赞叹说:维摩居士才是真正入了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者,无说无示,不是言语可以表达。有言语可以表达的都不是不二法门。因为有言语就有分别,有言语就是二,就不是不二。不二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禅堂就是修不二法门的地方。禅堂本身就是一个不二法门。有许多禅堂的门口就挂着这样一块牌匾:不二法门。禅是唯一的,禅是完整的,禅是一个整体,所以是不二法门。
各位不要理解错了,不二不是一,不是二当然就不是一,有一就有二。不二在佛经上,叫做“绝对待”。所谓对待,就是有主有宾,有你有我,有是有非,有有漏有无漏,有有为有无为。这些都是对待的。法身是绝对待的,显示法身的境界也是绝对待的,我们每个人自心的本体同样是绝对待的。自心的本体、诸法的本体、诸佛的本体、万法的本体是一致的,都是绝对待的,而且都是同一的,都是同一个境界。所谓诸法平等,平等就是指诸法绝对待的那种境界。它在诸法上叫做法性平等,在有情上叫做佛性平等。佛性是绝对待的,法性也是绝对待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