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 学会放弃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健康的选择与放弃——幸福人生的健康指南(2)
    健康的选择与放弃——幸福人生的健康指南(2)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华佗),此言由于生物钟学说的兴起而被“激活”,为国际上所关注。

    “自然之道”就是顺应生物钟的养生之道,“自然之身”也指人体内生来就有生物钟这个“自然”规律。

    生物钟养生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人们有规律地生活。生活不规律,在目前的人们心目中,似乎不算一回事,但随着对其损命折寿危害认识的加深,21世纪已把它当做保健的头等大事,养生的奥秘——生活规律化将成为人们的养生口号。生物钟学说已一再证明:有规律地生活,即持之以恒地顺应人体生物钟及大自然的韵律起居、饮食、劳动、学习者健康长寿、益智欢愉。这个问题我们的老祖宗早已认识到,作为古训,在历代的典籍中都有告诫,典型的是一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即明确指出:“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青年知识分子,加班加点,奋战通宵,或披星戴月、闻鸡起舞者很多,他们用牺牲健康换来成就,有的还未看到或享受到成果,便英年早逝,他们的发病率、死亡率比老年人还高。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80年代为52岁,现已提高到58岁,比常人少二十几岁,多数还未活到退休年龄。过去,政府对他们的“苦战”“刻苦”精神还作表扬,现已认识到更应巧干,有了健康才有后劲。故采取了一些限制苦战的办法,甚至强制休息。平均寿命由52岁提高到58岁,便是新观点、新措施的结果。

    记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职业:新闻工作者通常不列为危险职业,但记者是死亡率最高的职业。联合国对150种职业进行了分析,记者工作负荷居第三位,可谓“笔杆子重矣”。他们整日生活在工作无定时、任务紧、快节奏和不规律的节奏之中。只要新闻事件发生,便需立即尽快赶到现场。接着是紧张的采访,并尽量经历事件的全过程。待事件结束,别人休息时,他们还不能休息,还要汇报撰稿、发文,拍出后,说不定第二个事件又来临了,那就必须连轴转。“无定时”给他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许多危险性因素,他们最常见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为57岁零7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