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为悲剧:剧烈污染(11)
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神通川两岸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有关。由于该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没有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将其排放到神通川中,致使两岸居民土地含镉量高达(7~8)u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铜量达(l~2)ug/g。
而人体食用含镉的水或食物后,久而久之体内就会积累大量的镉毒而生骨痛病。进入体内的镉首先破坏了骨骼内的钙质,进而使肾脏发病,内分泌失调,经过10多年后致人死亡。该公司的员工就有好多受害者,比如有两名怀孕妇女因体内急需钙质,而中了镉毒后钙质又遭到破坏,致使骨痛病愈趋严重,后来她们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即使是在如此确凿的事实面前,日本三井金属公司也仍以缺乏依据为借口,拒不承认自己的过失。直到1968年,该公司才不得不承认错误。
经有关专家调查得知,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进而导致骨软化症,这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水会导致妊娠、哺乳、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尤其是缺钙)和衰老等。可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骨痛病已开始在日本各地蔓延了,进一步扩大到黑川、铅川、二迫川等7条河的流域,其中在群马县的碓水川、柳濑川和富山的黑部川都已发现镉中毒的骨痛病患者,患者大都承受着非人的痛苦,景象非常恐怖。
至1968年,共确诊“痛痛病”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例子让人心痛,令人愤慨。
1961年,日本政府对此事件有了更进一步的重视,富山县还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展开国家级的调查行动。1967年调查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骨痛病”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气污染事件在日本伊势西岸的四日市发生了。
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由于交通方便,成为了发展石油工业的窗口。1955年,第一座炼油厂在四日市建成了,不久后,一些相关企业也纷纷成立。1957年,四日市由于昭石石油公司所属的四日市炼油厂投资186亿日元,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石油联合企业城”。
该市自1955年以来,不仅兴建了三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还出现了三菱石化等十余个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全市工厂仅一年排出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总量就达13万吨 。从1959年开始,往日的碧海蓝天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烟雾,在邻近石油联合企业的盐滨地区,居民住宅周围弥漫着恶臭,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能开窗通风换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