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革命的浪漫想象(3)
法国大革命根据自由和平等这样抽象完美的概念推出了同样抽象完美的人权概念,唤起了人民对一个不清不楚的抽象完美世界的宗教般。阿伦特说过,“一切现代革命本质上都源于基督教”[美]阿伦特:《论革命》,14页。。基督教以人人与上帝的等距离平等而反对一切世俗权力和权威,这是现代革命的一个基本精神来源。在更早时候托克维尔就已经指出:“法国革命正是依照宗教革命的方式展开的……宗教把人看做是一般的、不以国家和时代为转移的人,法国革命与此相同,也抽象地看待公民,超脱一切具体社会。它不仅仅研究什么是法国公民的特殊权利,而且研究什么是人类在政治上的一般义务和权利”[法]亚历克西?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52页。。法国大革命从基督教那里获得了普世主义和抽象人的灵感——这或许是无意识的——从而发动起人民去打倒一切传统和权威,“法国革命的目的不仅是要变革旧政府,而且是要废除旧社会结构,因此,它必须同时攻击一切现存权力,摧毁一切公认的势力,除去各种传统,更新风俗习惯,并且可以说,从人们的头脑中荡涤所有一贯培育尊敬服从的思想”同上书,48页。。
法国大革命摧毁各种传统,这使柏克极其失望。在柏克看来,随便摧毁传统是无理的疯狂行为,必遭报应,因为传统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智慧,是文明遗产,它包含值得尊重的各种美德、经验和秩序,因此柏克对法国大革命几乎全盘否定。传统是否可以颠覆?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不等于反对创新,而是反对在没有准备好比传统更优越的东西时就摧毁传统。假如发明了确实比传统更优的新事物,除了那些对优越事物毫无感觉的愚昧之人或自己利益因此将受到挑战的人,很少有人会反对真正优秀的新事物。确实有了可立之事,破旧才有意义,立的同时就是破,可是破的同时却未必就是立。保守主义者们反对颠覆传统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个传统往往有好的方面又有坏的方面,颠覆传统经常摧毁的仅仅是这个传统中比较好的方面,而坏的方面却总是被保留下来。这是因为,好的事物比较脆弱,而坏的事物更为顽固甚至坚忍不拔。人们经常抱怨说,学好比学坏要难得多,道理是一样的。背后的秘密是,文化中坏的方面源于人性局限,多数人都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好逸恶劳、见利忘义、愚昧庸俗,这是令人失望但难以改变的人实。传统总是包含着抑制人间罪恶的许多智慧,这些智慧未必最优,但总有不可忽视的用处,否则社会早就崩溃了。当革命良莠不分地摧毁传统,可能仅仅摧毁了好的方面,而坏的方面却因为社会失序而更加泛滥。因此,推翻传统的革命很容易变成不负责任的集体行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