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元明(23)(2/2)
    一些正直的官吏见明世宗愿意听意见,很是欢欣鼓舞。户部主事周天佐便向明世宗上书道:“陛下以宗庙灾变,痛自修省,允许诸臣直言朝政得失,这是转灾为祥的好事。如今朝政要说缺点实在不少,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听忠言。御史杨爵反对陛下斋醮,是忠言,可是陛下却把杨爵关进大牢。国家设置言官,就是让言官说话的,可是御史杨爵只是说了他应该说的话,关在牢里几个月,陛下还是不肯放他出来。如果以尽言直谏为小人,以秉直纳忠为罪人,岂不是提倡缄默逢迎为君子,表彰容悦将顺为功臣么?陛下的一喜一怒于国家社稷关系实在太大。杨爵万一死在牢里,必然使诤臣饮恨,直士寒心,应该表彰杨爵的忠贞,以告天下。”

    明世宗一向刚愎自用,哪里听得进周天佐的话,读了奏章大怒,将自己的诏令早已丢到九天云霄之外,下令打六十大板,关进诏狱议罪。

    周天佐一向身体赢弱,哪里经得起六十大板,在牢里不到三天,就命归黄泉。

    当时,大学士严嵩掌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病死,请抚恤,严嵩拖延不办。礼科给事中沈束乘明世宗诏百官言时政得失的机会上书道:“大同总兵周尚文是个忠臣,曹家庄战役曾立下奇功,应该封爵恩泽子孙。还有董旸、江瀚诸将,力抗强敌,为国捐躯,都应该予以表彰。可是,秉政大臣却凭自己的好恶顶着不办,这怎么鼓励士气激扬军心?”

    疏本尚未到明世宗那里,大学士严嵩先看了,便对明世宗道:“这表面上是说我,实际上是指责陛下好恶不分轻慢忠臣,真是可恶!”明世宗当时十分宠信严嵩,听了大怒,让吏部、都察院拟沈束的诽谤罪。

    吏部给事中闻渊、都察院史屠侨等上书给明世宗,认为沈束的疏章没有什么大错,只不过言词有点激烈而已,不应该治罪。明世宗愈怒,下令削夺闻渊、屠侨一月俸禄,将沈束下到诏狱。

    诏狱本来是临时关押得罪皇帝的人的地方,法司拟罪后就要转到其他大狱。可是,沈束却是个例外,既不拟罪,也不释放,就一直关押着,一关就关了十六年,他只得每日诵读《周易》打发日子。沈束的妻子张氏上书明世宗道:“臣为供夫衣食,寄居京师旅舍日夜纺织。沈束的老父亲已八十九岁,朝不计夕,无人照顾。臣若回去照顾公公,丈夫沈束便衣食无给;若留在京师养夫,公公真不知哪天就会饿死。辗转思虑,进退无策,只得请求陛下,臣愿意代夫坐牢,让沈束为老父亲送终后再回大牢。”法司也以此向明世宗请示,明世宗却理也不理。

    当时明世宗十分厌恶言官,廷杖、遣戌不足以遏止言官,所以便采取长期关押的手段。这还不算,还要狱卒经常汇报那些被关押者的言行。

    有一天,一只喜鹊在狱前叫个不停。沈束随便说道:“我是个罪人,你有什么喜事叫个不停?”狱卒将沈束的话汇报上去,明世宗听了,颇有点心动。刚巧当时户部司务何以尚上疏为得罪明世宗的户部主事海瑞辩护,明世宗很气愤,便下令释放沈束,腾出那间监房,竟将何以尚关入。沈束以言得罪,坐了十八年牢,明穆宗嗣位,召他官复原职,他不赴任。后来又任命他为都给事中,升为南京右通政,但沈束终于不想再当官,以生病为由辞职,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取材自《明史·周天佐》、《明史·沈束》)

    68.理财理到皇帝头上的下场

    嘉靖年间,朝廷有个忠于职守的官员,叫刘麟,他曾当过太仆卿,因为理财理得好,明世宗便提拔他当了工部尚书。

    刘麟对工部的财物管理很严格,工部所属四司的财物都贮在后堂大库里。过去,司官出纳时手续不完备,常常出现冒领侵吞的事。刘麟接任工部尚书后,特地上书奏请明世宗专门任命一位郎官来主持出纳。明世宗很赞赏刘麟这一建议,还特地赐给后堂大库一个名号:“节慎库”。

    刘麟不仅对工部财物管理严格,对其他部门到工部支领财物也审查得很严格。有一次,锦衣卫指挥骆安提出侍卫军的衣履不够,要以红盔军的规格请朝廷直接发放衣履。红盔军是朝廷的仪仗部队。衣着向来比较讲究。刘鳞认为,侍卫军虽然也是一支特殊部队,但完全比照红盔军的规格,是不妥当的。官司打到明世宗那里,明世宗觉得刘麟有道理,于是改为朝廷拨少量的款项,由侍卫军自制衣履。以后每五年拨一次款,节约了朝廷不少开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