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元明(18)(2/2)
    当时明宣宗以博览经史自负,陈祚的疏言,在明宣宗看来似乎在指责自己未曾学过《大学衍义》,所以怒不可解。其实陈祚所言,只是一般的劝学之言,并无什么过错。看来还是杨溥说得对,“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

    (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58.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北部边疆蒙古族首领也先派遣二千余人向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1457-1464)贡献良马三千匹,说是也先向明王朝求婚的聘礼。

    原来,也先早先派人入贡时,负责联络的朝廷官员接受贿赂,曾私下里说过朝廷答应了通婚的事。其实这件事,朝廷根本不知道。现在,也先送聘礼来了,明英宗明确表示,朝廷从未答应过什么通婚的事,而且今后也不会考虑这件事。司礼太监王振还说,也先报称三千匹良马,其实数目根本不足,于是减去了一大笔买马的钱款。这样,朝廷和也先积下了仇恨。

    同年七月,也先大举入侵。大同失陷,塞外城堡全都落入也先之手。边境危急,明英宗便派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位将领,各领一万兵前去抗击。

    井源等人率兵刚走,太监王振就劝明英宗说:“也先侵犯边境,是小看我朝,陛下只有亲自征讨,才能显示我朝神威。”于是,明英宗决意亲自带兵征讨,而且下令两日之内出发。事情决定得如此仓促,朝廷上下为之惊骇。吏部尚书王直及大小群臣跪着恳求明英宗不要亲自出征,但明英宗不听。

    明英宗偕王振带兵五十余万,出居庸关,过怀来,直奔宣府。一路上连日风雨,大军准备又不足,所以将士怨声载道。随行的大臣每日里向明英宗上章奏请求停止征讨,王振大怒,凡有上奏的大臣,一律在阵前让他们充当先锋兵。大部队还未到大同,军中已经缺粮,兵士连饭也吃不上了,有不少兵士饿死在路上。

    部队到达大同,也不整修,王振就下令再北上。兵部尚书邝埜上奏请明英宗回朝廷,王振大怒,干脆把邝埜贬入老营,让这个高级军事长官去管粮草。

    钦天监正彭德清实在看不过,斥王振道:“占卦显示,不能再前进了。假若有什么闪失,陷乘舆于草莽(皇帝落入敌手),这个责任由谁来负?”学士曹鼐也在旁说:“我们做臣子的固不足惜,而主上关系到天下安危,怎么可以贸然行事!”王振气急败坏地吼道:“就是有这样的事,也是天命!”

    不久,前头部队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私下里对王振说:“的确是不能轻意北进了。”王振这才决定班师回朝。大同总兵郭登告诉曹鼐,退兵先退到紫荆关,这条路线比较保险。然而王振不肯走这条路线。原来,王振另有打算。王振是蔚州人,他想让明英宗顺遭到他家乡去看一看,于是便决定走另一条路。后来又觉得几十万大军行军,会踏坏家乡的禾稼,所以走了四十里,又决定不去了。于是大军转向东行,刚到狼山的地方,也先的骑兵便追来了。王振赶紧派朱勇等率三万骑兵阻击,掩护明英宗撤退。

    明英宗遇到土木堡的地方,天色还未到黄昏,离怀来关只不过二十里,众将想先入怀来关坚守,王振因要等千余辆辎重到来,命令大军等待。邝埜又上章请明英宗赶紧入怀来关,王振不许。邝埜亲自到明英宗的行殿去请求,被王振拦住。王振大为恼火,说道:“兵事岂是你儒生乱说的,你还要命不要?”邝埜说道:“我是为社稷生灵考虑,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我!”王振愈加恼火,命左右把邝埜扶出。于是,大部队就在土木堡驻扎下来。

    第二日,土木堡便被也先部队团团围住。土木堡无水泉,掘井二丈也不见出水。部队也两天没饮水,人马疲乏饥渴至极。

    第三天,王振命部队强行突围。南行才三四里,就受到敌兵攻杀,一下子部队大乱,兵士争先逃命,无法收拾。兵部尚书邝埜等人都被杀死,明英宗被敌兵一冲,一时也不知去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