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18)
    元明(18)

    不久,又有囚犯告顾佐枉法。明宣宗大怒,召杨士奇、杨荣,对他们说:“此必有重囚教唆诬陷顾佐。”于是命法司严密追查。果然是有个千户叫臧清,杀了三个人,肯定要判死罪,便唆使囚犯诬告顾佐。明宣宗得到法司呈报,气愤地说:“不诛之,顾佐何以行事!”于是立即下令杀了臧清。

    (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56.转怒而喜

    明宣宗登位一年多后,有一天臣僚告诉他,翰林侍读李时勉曾得罪先帝,先帝是被李时勉气死的。明宣宗听了大怒,当即命令使者:“快把李时勉缚来,我要亲自审讯明白,且亲手杀了他。”使者见皇帝发怒,赶紧去抓李时勉。

    李时勉是安福人,永乐二年进士。因参与修《太祖实录》,升为翰林侍读。李时勉生性鲠直,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永乐十九年,李时勉曾上疏条陈十五事。当时明成祖决计建都北京,正招徕远人。而时勉疏言,营建宫殿一事不妥,及远国人也不宜都集聚在京城,违反了明成祖的意愿。成祖把疏本摔在地下很生气,不过,明成祖见其他所说,倒也是切中时弊的,后来又从地上拾起疏本,再仔细地看,结果大多数意见还是都采纳了。明仁宗洪熙年间,李时勉又上疏言事,措辞严厉,明仁宗十分愤怒,便将李时勉召到便殿当面诘问,李时勉坚持己见,气得明仁宗命武士打断了李时勉三根胁骨,拖出时李时勉已昏死过去。第二日,明仁宗改李时勉为交阯道御史,令他每日拘一个囚犯,言一事。李时勉又上疏三道,明仁宗气得将他下到锦衣卫狱里。幸亏锦衣卫千户与李时勉有交情,秘密召来医师,精心给李时勉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明仁宗病重临死时,对大臣夏原吉说:“时勉当众辱我。”话说完,气得脸胀得通红,几乎透不过气来。当晚,明仁宗驾崩。

    明宣宗因只听到说李时勉当众辱先帝,而先帝竟为此气死,当然勃然大怒,且越想越气,当即又令王指挥道:“不用将李时勉缚来见我了,直接押赴西市斩首!”

    王指挥领命从端西旁门而出,而前使者已缚李时勉从端东旁门入,恰好两相错过。明宣宗远远看见李时勉,便骂道:“你小臣敢顶撞先帝!你上疏说了些什么,使先帝震怒,快快说来。”

    李时勉叩头道:“臣疏上说:居丧期间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明宣宗见他说了这两条,脸上怒色已减,便让李时勉继续说下去。李时勉慢慢地说了六件事,就不再说下去了。这时宣宗脸上已没有怒色,要李时勉全都说出来。李时勉道:“臣惶惧,已经记不起来了。”明宣宗笑道:“是不是有些话不好说啊?原来的奏本还在吗?可以拿来我看看。”李时勉道:“奏章已经烧掉了。”明宣宗乃叹息道:“你是个忠臣。”当即赦免了李时勉,复官翰林侍读。等王指挥从狱中空手而回,来见明宣宗时,李时勉已穿戴整齐,立在阶前了。李时勉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升侍读学士。明宣宗有一次到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诸学士皆弯腰去拾,独李时勉正立绝不弯腰。明宣宗将余钱全部赐给了李时勉,还称赞道:“学士的确不为利禄而折腰!”

    (取材自《明史·李时勉》)

    57.“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

    宣德四年春正月,明宣宗把大学士杨溥召到斋宫,对他说:“我近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创业艰难,守业也不容易。晚上想到这个问题常常睡不好觉。好在现在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历史上的所谓祸乱,都因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而起。”杨溥道:“明君在上,只要采纳臣下的好建议,百姓便能安居乐业。”

    明宣宗点头称是。又道:“不过,近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你们应经常提醒我。”杨溥顿首谢道:“这是臣的职责,臣不敢忘报。”明宣宗又道:“我假如有过失,你们直言不妨,且多多益善。”杨溥又顿首谢道:“直言求之不难,但要接受却不太容易。”明宣宗听了道:“这倒也是。”

    不久,江西巡按御史陈祚给明宣宗上了一疏。疏中劝明宣宗应该务帝王实学,退朝之后的空闲时间,应该请有学识的儒臣讲说真德秀的《大学衍义》一书。

    明宣宗看完疏本,十分生气,对内侍说:“陈祚这小子也太看轻我了!我不读书,《大学》且不识,岂能作天下主吗?”于是便命缇骑将陈祚逮至京城,并其全家下锦衣卫狱,禁锢五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