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臣退出后,杨荣和蹇义对夏原吉、杨士奇说:“陛下想废胡皇后的念头其实早就有了,不是我们做臣子的可以阻止的。”夏原吉道:“但议论处理中官的理由却是件棘手的事。”杨士奇道:“今日听陛下说的中宫过失,都还够不上要废后的程度。”诸大臣议了半天,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第二日一早,明宣宗召杨士奇、杨荣至西角门,问道:“你们商议得怎么样?”杨荣从怀里掏出一纸,上列中宫二十件过失,皆是虚拟出来的过失,对明宣宗道:“陛下用这些理由就可以处置了。”明宣宗接过纸只看了二三事,便直摇头道:“她哪里会有这样的过失,难道官庙无神灵了?”便问杨士奇道:“你有什么意见快讲。”杨士奇答道:“汉光武废后,诏书说:‘异常之事,非国休福。,宋仁宗废后,后来很后悔。废后的事,陛下当慎之又慎。”明宣宗见大臣们没有议出妥当的办法来,很是失望。
又过了几天,明宣宗又问杨士奇,废后的事有没有妥当的办法。杨士奇答道:“皇太后对此必有主张。”明宣宗道:“找你们大臣商议,本来就是太后的意思。可你们却拿不出妥当的办法来。”
有一天,明宣宗把杨士奇单独召到文华殿,屏去左右人,对杨士奇道:“如何处置中宫,你一定要拿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来。”杨士奇沉吟了一会,问道:“中官与贵妃的关系怎么样?”明宣宗答道:“甚和睦,相亲爱。但我看重的是皇子,而中官命里不会有子,所以想立贵妃为皇后。中宫已病了一个多月了,贵妃天天去探视,慰藉甚勤也。”杨士奇道:“这就好办了。趁中宫有病,让她辞让,这样进退都合乎礼仪,朝廷内外亦无话可说。”明宣宗听杨士奇这一说,也很高兴。
数日后,明宣宗复召杨士奇,道:“你说的办法很好,中宫果然辞让,贵妃坚持不受,但中官辞得很诚恳。”杨士奇道:“愿陛下待两官要一样好。昔日宋仁宗废郭后,而待郭后恩意加厚。”明宣宗道:“这是当然的,我决不食言。”
于是,这件废立皇后的事总算完满解决。
(取材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55.朝臣之艰如此
明宣宗嗣位后,对臣僚们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明宣宗对夏原吉等辅臣说:“谗昵小人,真能变白为黑。听其言好像很忠,究其心实则是奸险。只要表彰正直,奸邪就没有地盘了,你们对下属也应该这样做。”
宣德四年,有奸吏举报左都御史顾佐,说顾佐受皂隶的贿赂放皂隶回家耕田。状告到通政司,通政司又转呈明宣宗。明宣宗便把内阁大臣杨士奇召来,将告状信给他看,说道:“顾佐是你推荐的,你不是极口称赞他是个清廉的官吏吗?”
杨士奇看了状词,对明宣宗道:“所诉事,是事实,但却既不是行贿,也不是受贿。”明宣疑惑地问道:“这怎么讲?”杨士奇答道:“现在朝廷讲廉洁,提倡俭朴,朝臣月俸只有一石米,这明显是不够应付的,薪炭、马料等只能靠皂隶供给。皂隶哪里来?总不能去盗去抢。所以,将一半的皂隶留用,另一半皂隶回家耕作,这样,朝臣的马料、薪炭等就可以由皂隶供给了。况且,皂隶也乐意回家耕作,这实在是官皂两便的事。京师臣僚都是这样做的,臣也是这样。以前仁宗皇帝知道这件事,所以曾增加朝臣的俸禄。”
明宣宗听了杨士奇这一番话,感慨地说:“原来朝臣的生活这样艰难,看来,提倡俭朴也不能过头,凡事过了头,便会适得其反。”明宣宗欲治那个告状的人的罪,杨士奇又道:“此小事一桩,用不着动圣怒。就交给顾佐处理,恩与法并行矣。”
杨士奇走后,明宣宗便将顾佐召来,将状纸交给他,并对他说:“这件事京官都是这样做的,算不上是错。小人不够检束,诬陷正人,你自己去处理吧。”顾佐后来将那个告状的官吏找来,将状纸交给他看,那人惶恐极了,连声请死。顾佐道:“你以后要改行为善。”竟没有处罚这个人。此事传到明宣宗那里,明宣宗赞道:“顾佐真是个识大体的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