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元明(12)(2/2)

    对于识时务能干事的官员,明太祖常常提拔重用。有个叫费震的人,洪武初以贤良而征用。费震并没有中过科举,但他有治理能力,在他任汉中知州时,有一年春荒,盗贼蜂起,费震拿出官库的十余万斗粮食贷给百姓,让百姓秋天收获后还粮。人心很快安定下来,连在外面为盗的人也都回来好好种田了。费震还把乡民组织起来,实行连保,终于度过了灾荒。费震后来因其他案件株连被逮,因他有善政,特释为宝钞提举。不久,明太祖对吏部的官员说:“资格是对一般人讲的,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能用资格来框住他。”于是特意提拔费震为户部侍郎,后又升为户部尚书。

    洪武初年还有一个叫张琬的人,贡士出身,授给事中,后改户部主事。有一天,明太祖问他天下财赋、户口的数目,张琬对答如流且无一答错。明太祖很高兴,立即提拔他为左侍郎。

    刑部尚书杨靖初上任时,明太祖对他说:“在京的狱囚,你们要仔细复查,不要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地方上官吏所拟的罪名,未必都是确当的。复查完,将详细意见上报,我要审决。”杨靖承旨认真办理,确实纠正了不少冤案、假案、错案。

    有一次,抓到一个兵士,门卒搜其身,搜出一粒很大的宝珠,属僚们十分惊异,纷纷说要严惩这个盗贼。杨靖拿起宝珠看了一会,慢慢地说道:“这不过是块石头,宝珠哪有这么大的。”当即使人将宝珠敲碎了。明太祖闻知这件事,赞赏地说:“杨靖此举有四善。不将宝珠献我求悦,一善。不追究宝珠来历,二善。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

    明太祖赞赏臣僚的实干能力,主要在于他们识时务。岢岚教谕吴从权、山阴教谕张桓到京师朝见,明太祖询问他们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两人都答道:“臣的责任只在于训士,老百姓的事我们是不知道也不注意的。”明太祖怒道:“宋代胡瑗为苏州、湖州教授,除了教经义,还兼教治事。汉代贾谊、董仲舒皆出于乡间,但能敷陈时务。唐代马周自己见不到太宗皇帝,便教武臣如何言事。今天,你们既到了朝廷,我亲自询问,你们都无话说,难道圣贤之道就像你们这样的吗?”于是将这两个教谕充军到边疆去,同时,榜谕天下学校,以此为鉴戒。

    (取材自《明史·费震》、《明史·张琬》、《明史·杨靖》、《明史·门克新》、《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41.孝与不孝之间

    洪武年间,有一个叫周琬的十六岁的少年,他父亲原是滁州的一个县官,因犯了罪将要被处死。周琬知道父亲被处死要得到皇帝批准才会执行,于是便连夜赶赴京城,去见明太祖要求代替父亲抵罪而死。

    明太祖开始以为是有人教唆周琬,便命人将周琬斩首,但周琬面色不改,便感到很惊异。于是就下令免周琬的父亲一死,改为充军到边疆去。周琬又叩首道:“充军到边疆与斩首,其实都是一死。父亲死了,儿子还活着干什么,愿就死来赎父亲的充军刑。”

    明太祖听了周琬的话,又生气起来,命人将周琬缚往刑场。周琬脸上微露笑容,一点也没有惧怕的神色。明太祖见周琬的确是诚心诚意的,便下令释放了周琬父子,还亲笔题词为“孝子周琬”。周琬不久还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当起官来。

    当时刑部尚书开济在旁边提醒明太祖道:“犯了法就要按法论罪,这是刑法早就规定好的,不能随便改变法律,这样会给那些企图侥幸的人钻空子的。”明太祖并不理会开济的劝告,说道:“有这样的孝子,应该赦免他的父亲,等四方朝觐官到,还要广泛宣传一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做孝子的好处。”

    果然,社会上很快形成一股风气,有父亲犯了法的,儿子便去替代,长兄犯了法的,幼弟便去替代,弄得地方官吏们很为难。有些地方官吏为了避免惹是非,常常赦免或减轻了对犯法者的处罚。

    有一次,山东守臣向明太祖报告了一个案子:“日照县有个农人,叫江伯儿,母亲生了病,便割下自己的肋肉治母亲的病,但病并没有好。于是江伯儿便到庙里祈祷岱岳神,许愿说,如果母亲病能好,愿杀子以祀。不久,母亲的病果然好了,便真的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用以祭神。这样的事有人竟以孝子为名请求赦免。”明太祖读了奏章大怒道:“父子天伦至重,《礼》上说,长子死了父亲还要服丧呢,这小民无知,灭伦害理,应严加治罪。”于是这个江伯儿被打了一百棍后,充军到海南边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