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明太祖派画工偷偷地观察宋讷私下里的言行举止并画下来。明太祖看到画像里的宋讷端坐着脸上很生气的样子,心里有些疑惑。第二日派人把宋讷找来,问他道:“昨日你为了什么事生气?”宋讷很惊奇地回答道:“是有个学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茶器打碎了,是臣教育不当,所以生气。不过,陛下怎么会知道我生气的?”明太祖将画工偷画的像拿出来给宋讷看,并说:“你私下里的言行举止,我都是知道的。”
黄岗人吴琳,因国子博士詹同的推荐,也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吴琳在经术学问上与詹同不相上下。朱元璋称帝后,吴琳入官为“起居注”,也就是专门记录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洪武六年,吴琳的职务由兵部尚书改为吏部尚书,曾与詹同轮流主掌部事。
洪武七年,吴琳以年老为由,辞去吏部尚书的职务,回到家乡黄岗。明太祖对吴琳的告老还乡颇有点不放心,便派人去秘密调查吴琳在家里做些什么事。
秘密调查的人悄悄地潜到吴琳住的房舍旁,只看见一个老农坐在一张小凳上,正在起拔稻秧准备往大田里播插。那人想从这老农口里了解一些吴琳的情况,便上前问道:“此地是不是住着个吴尚书,他在家吗?”那老农站起身,双手抱胸道:“我就是吴琳。你找我有什么事?你从哪里来?”那人大出意料,支支吾吾,随意搭讪了几句便走了。
秘密调查的人回宫向明太祖汇报了吴琳在家乡务农的情况,明太祖这才放了心。
(取材自《明史·宋讷》、《明史·吴琳》)
38.何必长篇大论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天给明太祖上了一本奏章,洋洋万言。明太祖见有厚厚的一大本,心里先就有点不快活起来,但还是让中书郎王敏当朝朗读。
奏章上说,有才能的人,容易得罪朝廷,数年来,不是被革职就是被贬官,一百个人里至多不过留下一二人了。现在的政府官员,大多都是些迂儒俗吏,只会溜须拍马而已。要治理国家,先要整顿一下这些官吏。
明太祖听到这里,非常生气。他不让中书郎再读下去,当即着人把茹太素召来,当面责问他:“为什么如此诽谤朝臣?”而且并不听茹太素的辩解,令人将茹太素按倒,当着朝臣的面杖责茹太素。
茹太素被拖下后,明太祖问在朝的文武大臣们:“茹太索的奏章有没有道理?”一班文武大臣早已领会明太祖的用意,便纷纷说:“小小的刑部主事太无理了,他竟敢诽谤陛下用人不当,诽谤陛下只听谗言不听忠言,须重重治罪!”
明太祖见翰林院大学士宋濂没有发表意见,便对宋濂道:“大学士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宋濂答道:“在我看来,茹太素其实是忠于陛下的。陛下一直倡导实事求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轻意治茹太素的罪,是不妥当的,会堵塞言路。”听了宋濂的这番话,明太祖便没有治茹太素的罪。
第二天晚上,明太祖在后宫里派人将茹太素的奏章找来再接下去朗读。听后仔细思量,果然觉得其中有四件事说得有点道理,于是便感慨地说:“做皇帝难,做臣子也不容易。我之所以要倡导臣下大胆进言,希望他们对不合理的事进行批评。然而,话要说得明白些,不要拐弯抹角的兜圈子。文词太多,好建议常常就被掩没了。茹太素的奏章,其实用五百字尽够了。况且他还说了那么多牢骚话,真令人不能接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