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11)
洪武六年七月,明太祖起用胡惟庸为右丞相。刘基叹道:“假使我的话不验,这是百姓的福;若是应验的话,百姓可要遭殃了。”刘基为此病情更加重了。胡惟庸早就忌恨刘基,见刘基病重,佯装关心,亲自带了医师来为刘基诊治。结果,刘基吃了药,病情迅速恶化,送回原籍不久,刘基便死了。
胡惟庸是个很会用权的丞相,自从总理中书省后,内外诸司有什么奏章,必须先经他审看,若有牵涉到自己的奏章,他就藏匿起来不报告给明太祖。于是,文武大臣有失职的人,都先到胡惟庸那里送礼,这样就可以得到开脱。胡惟庸身边迅速集聚起一股势力。胡惟庸当初被召为太常卿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所以他同李善长关系密切,而且还与李善长的弟弟太仆寺丞李存义结为亲家。所以胡惟庸生杀黜陟,朝廷中无人敢言。
有一次,胡惟庸的家人仗势欺人,竟然殴打了地方上的小官吏。事情告到明太袒那里,明太袒大怒,将胡惟庸的家人杀了,还把彭惟庸找来责问。胡惟庸推脱自己并不知道家人殴打地方官吏的事。明太祖还追向刘基病重后的一些情况,胡惟庸搪塞过去之后,心里不无担心:“皇上是不信任自己了,皇上连勋臣都会杀,说不定哪天也会找个由头杀了自己。与其等死,不如先作准备,不能束手待毙。”
当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曾犯法,明太祖斥骂他们。胡惟庸是朝中红人,二人便到胡惟庸府上来求情。胡惟庸屏去左右后,对他二人说:“你们平时所作所为太不检点,一旦事发,可就讨厌了。”二人非常惶恐。胡惟庸乃同他们商议谋反的事,要他们在外收集军马。胡惟庸还同御史陈宁一起暗中物色拉拢军队里的将领,同时通过亲家李存义去探听李善长的意见。李善长以自己年老为由拒绝加入,但也没有告发他们的阴谋。胡惟庸还派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用倭兵,又遣元朝的旧臣封绩修书称臣于元朝嗣君,请兵为外应。
一切都计划停当,不料此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胡惟庸的儿子坐车出外被摔死在车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杀了赶车的车夫。此事传到明太祖耳朵里,明太祖十分生气,说:“杀人者要偿命!”胡惟庸害怕了,乃与陈宁、涂节等人商议提前谋反,并暗中派人通知四方心腹。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五,胡惟庸向明太祖报告说,家中宅院里有口井涌出竹笋,奇异非常,邀明太祖前去观看。明太祖很有兴趣地答应了,乘车出西华门直奔胡惟庸府第。正在此时,内使云奇挡道勒马,因为气急,一时说不清什么。明太祖见有人挡道,大怒,令左右捶打。云奇右臂被打断,仍指着胡惟庸府的方向不肯缩回。明太祖觉得奇怪,便下车登城观看,才看到胡惟庸府第有不少兵甲,于是赶紧派侍卫军前去掠捕。胡惟庸遂以谋反罪名被杀,僚属羽党被杀的达一万五千人。
再说,中丞涂节揭发右丞相汪广洋,说刘基当年被胡惟庸毒死的事,汪广洋是知道的。明太袒将汪广洋召来当面责问。汪广洋一口否认知道这件事。明太祖大怒,将汪广洋贬谪到广南。汪广洋到了太平府后,明太祖又以汪广洋当年在中书省时不揭发杨宪的罪行为名,干脆下了道赐死令:要汪广洋自杀。
不久,又有人揭发说,胡惟庸谋反事,曾经征得李善长的同意。明太祖更是大怒,下令将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家人七十余人都斩首。李善长死后第二年,有人上书为李善长辩白,明太祖未加理会。
自杀了胡惟庸、汪广洋、李善长三个丞相后,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太大,干脆将中书省这级权力机构撤消,从此不再设置丞相,自己大权独揽,直接领导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等六个部门。虽然仿效宋代官制设了殿阁大学士,但大学士没有具体实权,只是一些顾问而已。直到明仁宗以后,大学±常常兼职各部尚书,才相当于汉唐时代的宰相。所以,有明一代,真正有丞相名义的只有四个人。
(取材自《明史·徐达》、《明史·汪广洋》、《明史·李善长》、《明史·胡惟庸》)
37.刺探臣僚
明代建国伊始,渴求人才,曾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很多有学问的士人都被明太祖重用,在政府部门中安排了职位。这些士人在元代末期,虽然穷经积学但默默无闻,现在能够大展身手,所以十分称职。古人说:“天下不患无才,惟视上之纲罗如何耳!”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明太祖一方面重用士人,另一方面又对士人是否真正忠于自己不够放心,所以常常派人去侦探这些人私下里的言行举止。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兼任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学生都是一些功臣子弟。宋讷订立了很严的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晚上就住宿在学校里。太学生们攻读勤奋,洪武十八年恢复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太学生就占了三分之二。明太祖很赞赏宋讷的办学成就,还特意制词加以褒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