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元明(6)(2/2)
    在仪式上,阿鲁图以自己和平章政事帖木尔塔识、太平三人名义向元顺帝上奏说:“太祖攻取金国,世祖平定南宋,统一了天下,前代各朝的典章文物、图书资料,全部都收藏、保存在秘阁,数量真不少。陛下命令有知识的人根据三朝事迹撰修三史,並让臣阿鲁图为总裁,主持这一件事,现在终于完成了。臣平时不读汉文书籍,对其中的含义不够理解。现在给陛下呈上这三史,请在日理万机的空隙时过目。”

    元顺帝对阿鲁图等人说:“撰修前朝国史这件事,你们的确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史书的意义很重大,决不是文人泛泛而写的一般文字。那些做一国君主的如果多行善政,那么一个国家就兴旺发达,我是做君主的,就应该把他们当作效法的榜样;反之,那些做一国君主的如果一旦做坏事,那么一个国家就会灭亡,我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鉴戒。然而,史书难道仅仅是告诫劝谏做君主的?其中也记载了大量关于宰相的事迹。好的你们也应该仿效,恶的就应该引以为戒。其实,我与你们都应该把前代的善恶当作勉励自己的借鉴。我的话可能有不周全的地方,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阿鲁图听了元顺宗这番话很高兴,向元顺宗磕过头,手舞足蹈地退了出来。

    (取材自《元史·阿鲁图》)

    二、明

    22.朱元璋起兵濠州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的先祖,原来居住在沛郡(今安徽濉溪西北),后来大概是因为连年的水早,逐渐南迁。先是句容,再徙泗州,到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才迁到濠州(今安徽风阳东北)。

    朱元璋是家里的老三,据说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怀孕时,梦见一个神人送给她一粒药丸,托在手掌上还会发出光来,她吞咽下肚后,口中余香还保留了好几天。临产时,满室红光。在夜里,远处看来,仿佛失火一样,邻居们见了赶来救火,走近一看,红光才没有了。这种传说,当然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民间创造出来的。否则,像朱元璋这样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人,若不是天意神授,怎么配做天子呢?

    至正四年(1344),凤阳大旱,又遭蝗灾,发生了大饥荒。朱元璋的父亲、母亲、长兄和幼弟都相继饿死了。家里实在太穷,连块下葬的地都没有,朱元璋同他的二哥,只得用草席卷了亲人的尸体,抬到山里去埋葬。不料抬到半山腰,绳子断了,二哥回家去取绳,留朱元璋守着。忽然雷雨大作,朱元璋赶紧退到山脚的村庙里避雨。雨停以后,再去看时,亲人的尸首已被土埋住了。历史记载说:“土坟起成高陇”,好像是老天爷帮助朱元璋埋葬了亲人。这块地是邻居刘继祖家的,刘继祖听到有这样奇异的事,便把这块坟地送给了朱家,这块地后来就叫凤阳陵。

    不久,朱元璋的二哥也饿死了。这年朱元璋才十七岁,孤苦无依,于是便到皇觉寺当和尚,以便有口饭吃。然而,在这大饥荒年头,皇觉寺也缺粮,一个月后,朱元璋便托钵外出化缘(讨饭)。讨饭的日子过了三年,朱元璋到过合肥、光州、固州、汝州、颍州等地,三年后又回到皇觉寺。

    至正十二年,朱元璋二十五岁那年,定远人郭子兴会同孙德崖等五人举兵起义,夺取了濠州,各自树起帅旗。朱元璋在皇觉寺给自己占卦。第一卦是问避乱,卦曰:不吉。第二卦是问继续留在皇觉寺当和尚,卦又曰:不吉。第三卦朱元璋心里想:莫不是只有也去参加起义军了?果然,卦曰:吉。于是朱元璋决意去投奔郭子兴的军队。

    朱元璋来到郭元帅府前,踌躇徘徊,久久不进。看门人怀疑朱元璋是个间谍,便抓住他来见郭子兴。郭子兴见朱元璋长得姿貌雄杰,听说是来投奔自己的,十分高兴,便留他在帅府做了亲兵,还封了个十夫长的职务。因为跟随在郭子兴身边,每逢攻战,朱元璋总是从旁给郭子兴出谋画策,很称郭子兴的心意,于是郭子兴便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即后来的高皇后)给朱元璋做了妻子。所以,当时军队里都唤朱元璋为“朱公子”。

    (取材自《明史·本纪·太祖》、《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

    23.“朱公子”智镇诸将

    朱元璋投了郭子兴门下,尽管已经成了“朱公子”,但开头日子并不好过。郭子兴是个心眼很小的人,他见朱元璋有智有勇,便担心朱元璋有野心,将来会取代自己。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便到郭子兴老婆那里说好话,郭夫人再向丈夫说好话,这样,朱元璋才得以安身下来。有一次,郭子兴还特意不给朱元璋吃饭,马氏便私下烙了饼,揣在怀里偷偷送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觉得在郭子兴手下干不出什么大事,于是便回到乡里,自己召募了七百人的部队,其中有徐达、汤和(后来都成了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军)等人。这七百人的队伍,经过多次战斗,逐渐发展成两万多人的部队,但朱元璋并没有忘记郭子兴,还是尊郭子兴为元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