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7)
    元明(7)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采纳朱元璋的计谋,派遣张天佑等人带兵打下了和州城。因为是朱元璋出的计谋,所以郭子兴便委任朱元璋为和州总兵官。

    当时,农民起义部队的纪律很糟,大军攻破和州城后,到处抢掠钱财妇女,老百姓十分怨恨。朱元璋决心整肃军纪,但想到自己出身低微,当过和尚,又做过三年乞丐,担心和州镇守的诸将领不服他。于是,便将郭子兴给他的委任状袖入袋中,暂时不通报和州诸将领。

    第二天,诸将领来到议事厅议事。当时座席有个讲究:踞右为尊。诸将领先到议事厅,纷纷踞右而坐。朱元璋故意后到,不露声色地在左边坐下。诸将领对“朱公子”踞左而坐,毫不在意,果然没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大家便商议分工负责修筑毁坏了的和州城墙,议定三日完工。

    此后三日,朱元璋亲自到现场督工,遇到问题当场拍板解决,终于在三天里将分工的城墙修筑完毕。而诸将领还沉浸在打了胜仗的喜悦中,每日酒宴不断,对筑城一事只是吩咐下去了事,自然进展十分缓慢。

    第四日一早,朱元璋在议事厅面南而坐,派人把诸将领召到议事厅。朱元璋神情严肃,慢慢拿出郭元帅的委任状,厉声说:“我是奉命来做和州总兵的。筑城这样一件小事,诸位都不能按期完工,今后怎么打仗?军令不是儿戏,今天的事,按军法该如何处置?”

    这一下,诸将领十分惶恐,担心朱元璋真的按军法来处置。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治他们的罪,而是趁热打铁地说:“诸将领从滁州来,破和州时,士卒到处抢掠钱财妇女,害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军队这样无纪律,何以安抚老百姓?今后还何以守城?”诸将领不住地点头认错。朱元璋这才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们快把掠来的妇女全部放还!”

    和州百姓得知朱元璋的这一举动,欢呼雀跃。而诸将领也从这一次教训后,再不敢小看朱元璋,从此奉命甚勤。

    取材自《明史·本纪·太祖》、《明史纪事本来·太祖起兵》)

    24.人各有心不相强

    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太平路后,将太平路改为太平府,任命李习为知府,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陶安为幕府事。

    当时太平府四面都是元兵,元将蛮子海牙、阿鲁灰等拥有巨舟,屯兵在采石、姑孰一带,随时威胁着太平府,形势十分严峻。而正在此时,南京方山寨的农民起义军陈埜山为抢夺地盘也率兵来攻打太平府。朱元璋亲自督兵抗御,并命令部将徐达、邓愈率兵悄悄绕到敌后埋伏在襄城桥。

    陈埜先率领部将康茂才水陆分道来攻太平府。当天,天色昏暗,黄云笼罩城廓,陈埜先感到不妙,便向后撤退。不料遭到伏兵夹击,兵败如山倒,这一仗陈埜先竟被活捉。

    陈埜先以为朱元璋会杀了他,内心十分恐惧。不料,朱元璋却下令让部下释放陈埜先。陈埜先感到很奇怪,便试探性地问道:“为什么不杀我?”朱元璋笑了笑道:“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胜则人附,败则附人。你也是一个豪杰,岂有不明白释放你的道理!”

    陈埜先见朱元璋真的不杀自己,心想:“我还应该表现出一点豪杰气慨。”于是便对朱元璋说:“我还有很多部将,要想他们都来归降么?这很容易的。”于是,当场写了一封信,要他的部将明日都来投奔朱元璋。陈埜先当时以为,元兵屯兵采石、姑孰一带,太平府岌岌可危,很明显他的部将决不肯在这个时候投奔朱元璋的。所以陈埜先在招降信里,明里是写着招降的话,暗里很含着一些刺激的意思。不料,其部将收到信第二日真的率众来投奔朱元璋了。陈埜先这才自悔失策,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留在朱元璋的部队里。

    不久,陈埜先听说大部队要去攻打集庆城,便私下里对他的旧部将说:“你们攻打集庆时,不要拼死力战,等我有机会逃脱,当会与元兵联合来攻打朱元璋。”

    朱元璋闻知陈埜先有这个计谋,便派人把陈埜先召来,对他说:“人各有心,从元、从我不相强。”说完,便让人放了陈埜先。

    陈埜先收罗残兵,驻扎在板桥一带,暗地里果真与元朝御史大夫福寿带的兵联合起来了。不过,朱元璋两次不杀陈埜先的豪杰气慨也在部队和民众中传开了。

    陈埜先知道朱元璋要攻打集庆城,便写信给朱元璋出主意道:“集庆城三面据水,地势险阻,不利于步战。晋朝王浑、王溶造战船,用了几年时间。而苏峻、王敦也不是陆战取胜的。隋代取江东,贺若弼从扬州,韩擒虎从庐州,杨素从安陆,三道战舰同时并进。所以要取集庆,还不如南据溧阳,东捣镇江,封锁粮道,集庆不攻可下也。”

    朱元璋知道这是陈埜先的诈谋,当即写了一封回信说:“会集舟师,方克成功,确是历史上的做法。不过,今天上游咽喉已被我扼住,舍舟而进,足以克捷,这同晋代和隋代是形同势异。你为什么要出这个不去抓得全胜而迂回作战的主意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