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元明(2)(2/2)
    (取材自《元史·后妃·察必皇后》)

    8.“盗钞六文者杀”

    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带兵出征,驻扎在察纳儿台。朝廷大臣定期要赶到察纳儿台向元世祖汇报政事。

    有一天,吏部尚书耶律希亮来到察纳儿台。晚上在元世祖的军帐里汇报政事完毕后,元世祖觉得很疲劳,倚着枕头睡着了。耶律希亮同奉训大夫董文用还在军帐里聊天。董文用问起京城有些什么新闻,耶律希亮说:“监狱里人满为患了。”

    这时,元世祖忽然醒了过来,忙问是怎么回事。耶律希亮答道:“最近奉圣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所以监狱里关着许多犯人,正准备一一审明问斩呢!”元世祖很奇怪,说道:“岂有此理!我怎么会下达这样荒谬的命令,是谁传下去的?”耶律希亮道:“这道圣旨的确是中兴路总管脱儿察传达的。”

    元世祖一向很看重脱儿察,经常称赞他才干出众,于是赶紧将脱儿察找来询问。脱儿察对元世祖说:“陛下怎么忘了,这话是陛下在南坡时,亲口对一个蒙古儿童讲的。”

    元世祖这才记起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叹道:“唉!我是对那个儿童开个玩笑,吓唬吓唬他的,这样的话怎么可以当作一条法令传下去呢?我今后说话不是太难了吗?”元世祖越说越气,竟当场革去了脱儿察的官职。

    耶律希亮对元世祖道:“现在圣旨已经下达,要改正的话,必须再下一道圣旨,讲明前道圣旨的错误,这样才能安定民心。”元世祖同意了耶律希亮的意见,当即让耶律希亮回京城传达新的圣旨,这才避免了滥戮无辜。

    (取材自:《元史,耶律希亮》)

    9.十倍此以待天下士犹恐不至

    至元二十一年,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阿鲁浑萨理对元世祖忽必烈说:“治理天下,光靠武功是不够的,应该用儒术辅助。现在很多有学问的汉人都散在民间,得不到任用,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可惜的。应该把这些汉族士人召集起来,养在那里,需要时便可以随时任用。”元世祖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便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去收罗士人,并在京城设置集贤馆专门接待应诏来的士人。

    这年九月,元世祖要阿鲁浑萨理主持集贤馆。阿鲁浑萨理向元世祖说道:“陛下新设立集贤馆招纳士人,应该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当主持,这样才有号召力。至于我,资格是不够的,但我可以为集贤馆出点力。”元世祖问道:“那么你看朝廷里谁来主持集贤馆合适呢?”阿鲁浑萨理道:“司徒撒里蛮最合适。”元世祖高兴地答应了,同时也任命阿鲁浑萨理为集贤馆学士。

    集贤馆开设以后,大批应诏的士人到来,阿鲁浑萨理都妥善安置,饮食、供帐、车服都安排得很周到。这种高标准的接待,使应诏的士人都喜出望外。即使发现个别应诏士人不够称职,阿鲁浑萨理也还是准备了一份优厚的礼物和路费,客气地将他们打发回家。

    有个应诏士人被分配到宣徽院做官,他嫌官小,想在元世祖面前败坏集贤馆的名声,便故意把集贤瞎发给的粮食摊放在皇宫外面,希望元世祖能够看到。

    果然,元世祖出官时见到了摊放在那里的粮食,觉得很奇怪,便问那人道:“为什么把粮食摊放在这里?”那人答道:“这是一个应诏士人一天的粮食。”他原以为元世祖见了这一大堆粮食,一定会觉得集贤馆太大手大脚了。不料,元世祖却怒声喝道:“你是想要我减少给应诏士人的粮食么?就是比这多十倍的粮食来待天下士,还怕士人来得少呢!若还再减少,谁还肯来。”那个应诏士人见元世祖如此说,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元世祖见到阿鲁浑萨理后,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阿鲁浑萨理说:“人才是国家的宝贝,不仅散在民间的要召集起来任用,还要大力培养新的人才。要办国子监(高等学府),设博士弟子员,就应该要有优厚的物质待遇,这样人才才能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国家就不愁没有人才用了。”元世祖很赞赏阿鲁浑萨理的意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