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2)
    元明(2)

    (取材自《元史·本纪·太祖》)

    6.免役儒户

    元宪宗蒙哥(1251-1259)登位不久,有个叫高智耀的士人来见元宪宗。高智耀对元宪宗说:“读书人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以来,用读书人,国家就治理得安定,不用读书人,国家就会动乱。对于即使暂时不用的读书人,国家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养起来,以备需要时任用。眼下全部养起来做不到,那么起码应该免除读书人做苦工,让他们做些教书的事也是好的。”

    元宪宗问道:“你说的儒士,不就是同巫医一类的人差不多么。”高智耀答道:“儒是以纲常治天下,岂是那些方技之流可以相比的。”元宪宗有点不耐烦地说:“是这样的吗?我过去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不久,元宪宗下了一道诏令,诏令中规定儒士仍然必须服徭役,同一般老百姓并无区别。

    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后,听说高智耀是个有学问的人,便召见高智耀。高智耀又向元世祖建议优待儒士,他反复陈述儒术有利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并广征博引历史事实,滔滔不绝。元世祖很赞赏高智耀的才能,派人专门铸了一个印章让高智耀掌管,凡是儒户,高智耀便发给一张文书,上面盖着大印,凭这张文书可以不再服徭役。

    当时,安徽、四川等地被俘虏的儒士,一律被强制做苦工。高智耀又上书元世祖:“驱使儒士做苦工,自古未有,陛下正在效法古代圣君治道之法,这条首先要革除,以让天下百姓知道。”元世祖不仅同意了这个建议,提升高智耀为翰林学士,还让他到各地去巡视苦工营,遇有儒士有权当场释放。

    高智耀从苦工营里释放了几千名儒士,便有大臣到元世祖面前去告状,说是高智耀将根本算不上是儒士的人都放走了。元世祖很生气,便把高智耀找来质问。高智耀答道:“士,就像金子一样,颜色有深浅,不可以说颜色浅的不是金子;人的才艺有深浅,也不可以说才艺浅就不是士。”

    元世祖听了高智耀这番话,才消了气。高智耀乘机又说:“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效法前代,设置御史台(监察部门),专门检查百官的所作所为。”后来,元朝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纳了高智耀的建议。

    (取材自《元史·高智耀》)

    7.皇后面谏

    元世祖忽必烈(126 0-1294)的皇后察必氏,生性聪颖,看问题很有见解。

    一天,有大臣上奏要在京城外割地建立牧场,放养皇宫里的马,元世祖觉得这个意见好,同意了。大臣便将牧场规模图呈送元世祖审核。这时皇后来到元世祖面前,想劝元世祖放弃这个计划,但见元世祖似乎很欣赏这张牧场规模图,如果直说,怕元世祖不能接受,灵机一动,便对在一旁的太保刘秉忠说:“你虽是个汉人,但聪明过人,你的话陛下愿意听,割地为牧场这样的事你怎么也不劝一下?你不是不知道,如果初来刚到,割点地放马倒是可以的,而今,京城外土地都已分给了百姓,大家安居乐业,这时候再割地,岂不是夺人土地,能这样做吗?”元世祖听出了皇后的话中音,默默不语,虽然心里有点不快,但也觉得皇后的话有道理,于是,割地为牧场的事便取消了。

    过了两天,皇后向太府监支取了一点布匹准备做衣服,这件事被元世祖知道了。元世祖心里还想着割地为牧场的事,于是便对皇后说:“这些布匹都是供军用的,不是私家的东西,作为皇后,怎么可以支取呢?”皇后承认了错误,从此率领宫女纺纱织布,解决了皇府内部的穿衣问题。

    至元十三年,南宋灭亡,元世祖大摆宴席庆贺,诸大臣欢天喜地,独有皇后闷闷不乐。元世祖见此便对皇后说:“我现在平定了江南,从此可以不再用兵,众人都喜气洋洋,你为什么却不高兴呢?”皇后答道:“我听说自古以来一个朝代没有能够维持千年以上的,不知道我们的子孙能不能将江山长久地维持下去。”元世祖听了皇后的回答,不住地点头。

    宴席散后,元世祖陪同皇后参观宋国府库里的珍宝。皇后看了一遍以后即离去,什么话也没有说。元世祖赶紧派了一个太监去追问皇后,想自己要点什么东西。皇后对太监说:“你去对陛下说,宋人贮藏这些东西是想留给宋代子孙的,子孙守不住这些东西,而归了我们,我怎么忍心取用呢!”

    元世祖知道皇后几次三番说的都是怎样长治久安的事,内心很佩服皇后的远见,于是便制定了许多治国安民的法规,想使元朝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