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宋辽金(23)
    宋辽金(23)

    当时,秦桧为右相,吕颐浩为左相。吕颐浩屡次请求出兵恢复京师,这当然不为秦桧所容。于是,秦桧指使他的心腹向宋高宗建议:“周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二位丞相应该内外分工才好。”于是高宗对吕、秦说:“颐浩治军旅,桧治庶务(行政),就像越国文种、范蠡的分工吧!”这样,吕颐浩被派往镇江都督军事,实际上被挤出了朝廷。高宗还振振有辞对大臣们说:“颐浩熟于军事,在外统诸将,桧在朝廷,庶几内外相应。”他又称赞秦桧“诚实”,缺点只是过于执着罢了。

    (取材自《宋史·秦桧》、《宋吏纪事本末卷七十二·秦桧主和》)

    43.一度失宠和再度拜相

    秦桧与吕颐浩的矛盾日益加深。绍兴二年,吕颐浩被召还,就想方设法除掉秦桧,剪除他的党羽。这时秦桧十分孤立,他的真实面目也渐渐为人们所识破。起居郎王居正本来与秦桧十分友善,秦桧在他的面前慷慨激昂纵论天下大事,王居正十分赞赏。谁知秦桧做了宰相后,他说的话一条也不兑现,王居正这才认识到秦桧的狡诈。于是,王居正对宋高宗说:“秦桧曾对我说,中国人应该节衣缩食,共图中兴,我当时为他的话所折服;秦桧又说他做宰相,只要几个月,就一定轰动天下,现在他已在宰相位,请陛下以其言而观其行。“秦桧曾说他有两条可以轰动天下的计策,哪两条呢?一是把河北人给金人,二是把中原人给刘豫(金人立的伪帝)。这两条,连高宗也觉得难堪了。高宗说:“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该归到哪里去呢?他又说他做了宰相就能轰动天下,现在也没有轰动啊!”高宗发了话,群臣也就群起而攻之。吕颐浩又鼓动侍御史黄龟年连上三道奏章弹劾秦桧,说秦桧徇私欺君。高宗不得不撤了秦桧的职,又把他的罪状公之于朝堂,表示不再用他。第二年,金派使者来见高宗,所谈议和条件与秦桧的主张并无二致。有识之士都看穿了秦桧与金人共谋。

    可是,到了绍兴五年,金主吴乞买死,挞懒主持和议,高宗重又起用秦桧。这一年的二月,任秦桧为资政殿学士,不久又因张浚的推荐,改任醴泉观使兼侍读,充行宫留守,让他参与尚书省、枢密院的政事。这样,秦桧又成了高宗的近臣。绍兴七年,高宗派往金国的使者何藓回来,报告了宋徽宗及宁德后的死讯,高宗“号恸发丧”,在当天就任命秦桧为枢密使,给他的礼遇等同于宰相。这时,高宗已有拜秦桧为相的意图。不久,宰相张浚辞职,高宗问张浚:“谁可代卿?”张浚默然不答。高宗再问张浚:“秦桧怎么样?”张浚回答:“与之共事,方始了解他的昏暗。”在这以前,张浚曾经向高宗推荐过秦桧,但一旦与秦桧共事,才知这人的奸诈,追悔莫及。此时当然不肯再推荐秦桧。于是,高宗用赵鼎代替张浚。为此,秦桧深恨张浚,他在赵鼎面前挑唆说:“皇上本来要用你,是张相从中作梗。”赵鼎本来深恶秦桧,当张浚向他言及秦桧如何如何好(因那时张尚未识破秦的面目),赵鼎就对他说:“此人要是得志,我们这些人就一事无成了。”现在赵鼎做了宰相,秦桧曲意逢迎赵鼎,一切惟赵鼎之命是从。赵鼎为他迷惑,对他信任起来,反过来向高宗举荐秦桧,说秦桧可当大任。有了赵鼎的举荐,高宗对秦桧更是深信不疑。终于,在绍兴八年三月,再度拜秦桧为相。

    秦桧拜相的命令下达,百官纷纷祝贺,唯有吏部侍郎晏敦复面带忧色说:“奸人做了宰相了!”秦桧一旦为相,就竭力排挤赵鼎,以致这一年的冬天,赵鼎就被罢去相位,出任绍兴府。临行前,赵鼎向宋高宗辞行,对高宗说:“臣去后,有人一定会以孝弟之说来逼迫陛下的。”赵鼎这话,既是针对秦桧,又暗指高宗的。“有人”当然是指秦桧,所谓“孝弟之说”,是指当时高宗和秦桧借口被俘的宋高宗的生母宣和皇后年事已高,为了让她早日回来,所以不得不屈辱求和。秦桧假惺惺率领群臣为赵鼎送行。赵鼎不肯与他见礼,只是一揖而去。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建相逢,言及当年之事,方始觉悟他们两人都为秦桧所卖。

    (取材自《宋史·赵鼎》、《宋史·秦桧》、《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秦桧主和》)

    44.秦桧三说宋高宗

    秦桧竭力主张与金人议和,遭到群臣的反对,唯独得到宋高宗的支持。秦桧犹恐高宗心意不坚,为群议动摇,于是想出了一个坚定高宗的意志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