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22)
(取材自《宋史·岳飞》、《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平群盗》、《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岳飞规复中原》)
40.主议和功亏一篑
岳飞正在筹划大举北伐之际,秦桧纵恿高宗与金人议和。于是,原先高宗让王德和郦琼的军队受岳飞指挥,至此改变了主意。岳飞不得不上表要求解除兵权。那时正值岳母亡故,岳飞就在母亲墓旁结庐守丧。高宗几次下诏敦促岳飞还任,岳飞一再力辞。高宗于是命岳飞的幕僚到草庐内以死相请,历时六天。岳飞不得已,还朝向高宗请罪。高宗没有加罪,反而加以慰问。有人对高宗说:“将和士锐,人怀忠孝,这都是岳飞平时教育的结果。”高宗听了大为高兴。岳飞乘机向高宗进谏,说:“前些时陛下在寝阁对臣所说的话,我一直以为陛下早已坚定了决心,何以至今犹豫不决?臣愿领兵进讨中原,上顺天意,下应民心。”又说:“钱塘偏于一隅,非用武之地。希望陛下在上游建都,仿效汉光武的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将士知道圣意所向,一定人人用命。”但此时高宗已听不进岳飞的话了。岳飞设反间计除掉了刘豫。岳飞又请高宗乘刘豫被废,攻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高宗却不予理睬。
尽管如此,岳飞仍一意恢复中原。他连年大败金兵,长驱进军,势如破竹。到绍兴十年,岳飞又大破金太子兀术的王牌军“拐子马”,进军至朱仙镇,距汴京只四十五里。金兀术遁还汴京。那时,两河义军,都树起“岳”字旗号,约期兴兵,以待王师。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着粮草,慰劳义军。顶盆焚香迎候义军的百姓,充塞道路。整个河北,已无一人肯听金人号令。兀术长叹道:“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败!”金帅乌陵思谋甚至晓谕部下说:“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都率部投降,乃至金人的禁卫龙虎大王下属的将士,也秘密听从岳飞的号令,从北方来归降。金将军韩常还率领五万之众作内应。这时的岳飞,意气风发,豪气凌云,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当时的形势,金兵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直捣黄龙府真是指日可待。
谁知,岳飞正准备率大军渡河北上,而高宗和秦桧却突然下令退兵。原来,他们要和金人议和,打算把淮河以北的地方让给金人,而这时兀术正打算放弃汴京,逃回黄河以北。岳飞急忙上疏对高宗说:“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两河豪杰望风归顺,士卒士气正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却不予采纳。秦桧知道岳飞志在必得,不肯回师,就命张浚、杨沂中等大将先回来,然后造舆论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在高宗、秦桧授意下,朝中一日之间连发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岳飞悲愤已极,流着眼泪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下令回师之时,百姓遮道拦马痛哭,说:“我们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都知道的。相公一走,我们都没生路了。”岳飞泪下如雨,拿出诏书给百姓看,说:“王命难违,吾不得擅留啊!”当时,哭声震天。岳飞为了让百姓迁徒,又留军五日。回师时,百姓跟随大军南下者不计其数。
金太子兀术正打算弃汴京北遁。有一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要退兵了。”兀术说:“岳少保以五百骑破我十万之众,汴京百姓日夜望其来,怎能守得住。”书生说道:“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的,岳少保连生命都未必能幸免,怎能成功呢?”兀术醒悟,于是就留在汴京。岳飞果然回兵,收复的失地也很快又为金人所陷。
(取材自《宋史·岳飞》、《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岳飞规复中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