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宋辽金(20)(2/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取材自《宋史·本纪·高宗》、《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宗泽守汴》)

    37.“屈已求和”

    宋高宗用秦桧为宰相,下决心向金国求和。绍兴八年,金国主金熙宗派遣张通古、萧哲为江南诏谕史,由南宋使者王伦陪同南下。金主“诏谕江南”,显然是把南宋朝廷和宋高宗当成他的藩属。所以,金使张通古等也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一路上要所过州郡的官员以臣礼拜受金国诏书。知平江府向子諲不堪此辱,不愿下拜,只好上表辞官。可是,宋高宗身为一国之君,却决心“屈己求和”,不但接受诏书,并准备以臣礼事金。直学士曾开责问宰相秦桧:“愿闻所以事敌之礼!”秦桧直言不讳:“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当时高丽正是宋朝的藩属。曾开气愤地说:“你应该强兵宫国,尊主保民才对,为何自卑自辱到这等地步!”秦桧抬出了皇帝,说:“皇帝的决心已定,又有什么可说的!”当时,曾开和张焘、晏敦复、魏矼等一大批大臣都竭力劝说高宗不可受金人诏谕,不可与之讲和,但高宗不听。于是,吏部员外郎许忻、兵部尚,兵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也纷纷上疏。许忻上疏说,“金人以‘诏渝江南’而来,是飞尺书丽下本朝,这哪里是什么讲和呢?金人毁我宗庙,劫我二帝,侵占我国土,涂炭我人民,我朝受莫大之辱,贻万世之饥,即使和约真的成功,也是把我今日之土地,先拱手让敌,岂不痛哉!”如此痛切的言论,高宗却不予理睬。王庶上书列述不可和议的七条理由,结果反被免官,先是被贬到潭州,后又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夺职家居,这还不算,几年之后,又以“讥讪朝政”的罪名流放到道州,终于死于流所。胡铨的抗疏尤其慷慨激烈,疏中骂高宗的议和使者王伦不过是“狎邪小人”、“市井无赖”,只因“宰臣”瞎了眼,才派这样的人去做使者,天下的人无不切齿唾骂。疏中又说:“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陛下所居的皇位,也是祖宗的皇位,为什么要把祖宗的天下变成金虏之天下,以祖宗的皇位变为金虏藩臣之位?丑虏不过是猪狗也!我堂堂大国,却去拜猪狗,陛下忍心这么做吗?陛下不觉悟,耗尽民间膏血而不恤,忘却国家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把整个天下都奉献给金虏而甘心为臣,天下后世将会说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胡铨又直指秦桧,说秦桧不能致君尧舜,反而要皇帝去做石晋。胡铨要求断秦桧之首,当街示众,再逮捕金使,兴问罪之师,如不能这么做,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愿在小朝廷求活!这奏章真可谓痛快淋漓,气壮山河!胡铨上这样的奏章岂能有好结果。高宗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下诏除名,又下诏播告中外。这一下,激起公愤,朝臣纷纷上书相救。高宗与秦桧迫于公论,不得不让胡铨临广州盐仓,但又以“饰非横议”的罪名下诏除名,贬至新州。胡铨的奏章,轰动天下,不胫而走。胡铨从此也声名远播。宜兴进士吴师古,因为刻印流传胡铨的奏章,被流放袁州.胡铨谪广州,朝士陈刚中去“祝贺”,被流放到安远县。胡铨谪新州,同乡人王廷珪以诗赠行,结果也被流放辰州。

    宋高宗为什么要“屈己求和”呢?据他自己说,是因为他的生母宣和皇后还在金国为俘虏。他说:“不和则无可还之望!”这一理由,即使真是高宗的真实想法,也是荒唐的,因为要是高宗决心恢复中原,使岳飞等人“直抵黄龙府”的心愿得以实现,太后焉有不归之理。那时,求和的恐怕就不是宋朝,而是金国了。高宗的生母宣和皇后在绍兴十二年由金人归还宋国,付出的代价是,抛弃了半壁江山,屈杀了抗金名将岳飞。宋高宗本人向金国称臣,破坏了臣民们一致抗金的民气,宋高宗赵构也以一个无比屈辱的皇帝著于史册。

    (取材自《宋史·本纪·高宗》、《宋史·后妃下》、《宋史·向子諲》、《宋史·胡铨》、《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一·高宗绍兴八年》、《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五·高宗绍兴十二年》)

    38.赵鼎之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