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宋辽金(19)(2/2)

    李纲拜栩后立即向高宗建议办十件大事。这十件大事是:一,议国是;二,议巡幸;三,议赦令;四,议谮逆;五,议伪命;六,议战;七,议守;八,议本政;九,议久任;十,议修德。这十件大事中,议谮逆,即要查办被金人立之为楚帝的张邦昌;议伪命,即追查“受伪官”,也就是在傀儡皇帝张邦昌当政时期任命了官职的人。宋高宗对其他的八件都同意照办,唯独对上述两件“留中不发”,也就是搁置起来,没有实行。李纲又上书力争,并对高宗说:“张邦昌留在朝廷,路人都会指着他说:‘这也是一位天子啊!’”说到这里,李纲声泪俱下,对高宗说:“我决不和张邦昌同列,我要是见到他,一定用笏痛击他。陛下如果一定还要用张邦昌,请罢免我。”宋高宗于是把张邦昌贬至潭州。后来,张邦昌也终于在潭州被杀。

    李纲拜相初期,尽管言论刚直,高宗还能容忍和采纳。但是,没有多久,高宗的态度就有了重大变化,对李纲的种种建议,都“留中不报”了。高宗任命黄潜善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则改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居黄潜善之下,黄潜善是高宗的心腹,是大臣中主和派的首领。黄潜善善于揣摩高宗的心意,一方面竭力主张与金人和泌,一方面又怂恿高宗“巡幸”南方,到扬州去。这两条如果付诸实施,就必然形成偏安江南、把中原大片国土包括北宋旧都拱手送给金人的局面。当时,所有的爱国的文臣武将,无不切望宋高宗能回到汴京(开封),把一切抗金力量都团结起来,驱逐金人,迎还徽、钦二帝。李纲当然更是如此。他一接相位,就立即推荐抗金名将张所和傅亮为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这样就守住了两河之地,使中原有了可靠的屏障,朝廷无北顾之忧了。李纲又推荐名将宗泽为开封留守。开封经宗泽的一番整顿,形势顿时改观,为高宗北归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李纲竭力劝说高宗不要南巡,而应回归故都,即使暂时不能还都,至少也要选择关中或南阳等地,以示不忘故都,维系人心。可是,宋高宗根本听不进去。他一会儿表示同意去南阳,一会儿又改变了主意。其实,他压根儿就不想北上,而一意南下。正是在这件事情上,由于李纲一再据理力争,高宗觉得这个人成了他南下的障碍,自然就非要赶走不可了。高宗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先罢免李纲所推荐的张所和傅亮。李纲听说要罢免傅亮,到高宗面前力争,并说如果你一定要罢免傅亮,就交付黄潜善施行,放我回归故乡。高宗并没有因此收回成命。李纲不得不再次上疏请求辞职。高宗责问他说:“你所争的都是一些小事,为什么要这样啊!”李纲说:“方今用人才,将帅是最紧要的,怎么能说是小事呢?”这时,黄潜善等一班主和派大臣纷纷乘机攻击李纲,要求高宗罢免他。高宗也就顺水推舟,把李纲从相位上撤了下来。李纲从拜相到罢相,前后只有七十七天。从此,河北、河东的招抚司、经制司都被废除,两河郡县相继沦陷。凡是李纲所规划的军政民政,全被废置,金人的气焰也就更加嚣张了。

    李纲罢相后,宋高宗又诛杀太学生陈东和布衣欧阳澈,因为这两人都一再要求让李纲复职、罢免黄潜善等奸佞。两人慷慨赴死,大义凛然。不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都为之流泪。陈东死后,尚书右丞许翰说:“我和陈东都是为李纲而谏争的,现在陈东被杀,我却留在庙堂(朝廷),这可以吗?”他连上八道奏章请求罢官,终于也和李纲一样被撤职了。

    后人认为,坚决主张抗击金兵的人,最彻底的口号就是,打败金兵,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而如果真正迎回徽、钦二帝,宋高宗赵构的皇位怎么办呢?所以,李纲罢相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的坚决抗击金兵的主张,不合宋高宗的口味。这种看法,可以作为理解上述事件的一种参考。

    (取材自《宋史·本纪·高宗》、《宋史·李纲》、《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李纲辅政》)

    36.“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高宗接位后,宗泽为东京留守。东京乃北宋旧都汴京。被金人攻陷后,掳掠一空。金兵退走后,京城楼橹尽废,盗贼纵横,民不聊生。宗泽到后,平盗贼,抚军民,修城池,整军备,屯粮草,招募和训练人马,军威为之一振,东京面貌也为之一新。宗泽联络二河义军和燕赵豪杰数十万,陕西、京东、京西各路人马也都愿听他节制。宗泽还在京城外根据险要地形立坚壁二十四所,沿黄河鳞次栉比设连珠寨,又开五大河以通西北商旅,还造战车千二百乘。在宗泽的苦心经营下,东京的守备颇具规模了,也就是说,完全有条件迎接宋高宗返京了。所以,宗泽前后上书20余次,请高宗回汴京。当时,人心思宋,天下臣民抗敌救国的浪潮十分高涨。只要高宗回归旧都,兴天下勤王之师,抚天下臣民之心,顺应民心,则恢复江山,迎还徽、钦二帝,使宋室中兴,应该说是有希望的。可惜宋高宗死也不愿回归旧都,反而决意南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