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宋史·本纪·徽宗》、《宋史·本纪·钦宗》、《宋史·李纲》、《宋史·种世衡》、《宋史·张叔夜》、《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七·钦宗靖康元年》)
二、南宋
34.赵构登基
北宋亡后,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保住了南方的半壁江山,是为南宋高宗(1127-1162),成为南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
说到赵构的登基,还得回过头来从北宋的靖康元年说起。
当金兵的宗望一军攻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曾经提出过议和条件,指名要康王赵构亲自为使者到金营议和。宋钦宗于是在靖康元年十一月派赵构为使者,王云为副使,前往真定议和。赵构经由滑州、潜州,到了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后,驻在磁州的宋守将宗泽迎接赵构,劝阻他说:“肃王入金营,一去至今不复返,金人之话不可信,大王千万不可前往。”肃王赵桓,是宋徽宗的第五个儿子,上次金人进攻时,为质于金军,金军退兵时将他挟持回国。所以宗泽以此为教训,劝赵构不要轻易入金营为使者。康王赵构正在犹豫时,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力主康王出使金营的副使王云,被磁州百姓们打死了。原来,王云前此已经担任过一次出使金营的使者,当时经过磁州等地时,曾经劝当地郡守把城外附近百姓的房子全部拆光,将粮食运进城内,坚壁清野,守住城池。被拆掉房子的百姓们怨声载道,都把一股怨气记在王云账上。正好王云又是两次出使金军的主和派,这次经过磁州时,百姓们一方面遮道谏劝康王赵构不要到金营送死,一方面指责王云说:“这是上次主张清野,拆掉我们住房的奸细。”于是一窝蜂将王云打死。这一来,康王赵构就滞留在磁州。
这时,金军已渡过黄河,听说康王赵构到了磁州,便派兵到磁州城下游击,打听赵构的行踪。知相州(今河北、河南省部分地区,治所在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府汪伯彦于是派兵将康王赵构迎至相州。
这时,汴京已经为金兵所围。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对宋钦宗说:“康王奉使到磁州,为士民所留,乃天意也。臣请拜康王为大元帅,要他率领天下勤王之兵救援京都。”宋钦宗同意了。可是,这任命的诏书又怎样从被围困的京城中送出去呢?钦宗出榜招募敢死之士,招得秦仔等四人,再把诏书藏在螬丸中,让秦仔等人突围而出。秦仔等到相州,从头顶发髻中取出蜡丸包的诏书,康王边读边哭,军民都为之感动。钦宗拜康王为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命他速速动员河北的全部军兵,救援京都。这一年的十二月,康王正式开大元帅府于相州,分兵五路,进军到大名。这时,康王有兵万人,宗泽以二千人马与金军力战,攻破金军三十余寨。信德府知县梁扬祖又带兵三千赶到。张俊、苗傅、杨沂中等将领也都在康王麾下,兵威为之一振。宗泽对康王说:“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迟缓。”康王点头同意。谁知道,这时钦宗又派曹辅带着蜡丸诏来见康王,说是“金人攻城不下,正与我方议和。”要康王按兵不动,汪伯彦等人都相信金人议和之说,唯独宗泽不信。宗泽说:“金人诡计多端,这分明又是圈套。现在京城盼望援军,如饥似谒,应该立即领军直趋澶州,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人有阴谋,我军也已在城下。”但康王听信汪伯彦等人的话,不仅没听宗泽的劝告,反而派宗泽一人先去澶州,使宗泽从此不能参预帅府决策。救援京城的机会也随之丧失。
靖康二年二月,宋兵马使副元帅宗泽自大名至开德,与金人打了十三仗,仗仗皆捷。于是,又上书劝康王会师京城,并致书北道总管赵静,河东、北路宣抚范讷,兴仁府知府曾懋,邀他们合兵援京。这三人都认为宗泽太狂,置之不理。宗泽不得已,只好孤军作战,仍旧节节胜利,只是兵力不足,无力驰援汴京。而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听了左右的意见,却仍然按兵不进。这时,金兵终于攻下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
这年二月,康王赵构已拥兵八万之众。已经攻下汴京的金人派遣宋中书舍人张澄拿着钦宗的蜡诏来见康王,要康王把兵权交给副帅,而后还京。康王和左右商量,后军统帅张俊道:“这是金人的阴谋,万不可信。如今大王在外面,正是天授良机,岂能自投罗网。”张俊又请康王进军,于是康王进军济州。金人企图以五千铁骑偷袭康王,也没有成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