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宋辽金(18)
    宋辽金(18)

    李纲于是部署已调集的诸路兵马,分三路进逼被围的太原,约定三路兵马同时进军,互相支援。但是,宋钦宗却撇开身任两河宣抚使的军事统帅李纲,亲自下诏直接指挥各路兵马的进军,结果,进军的各路兵马都被宋钦宗指挥成分割的孤军,一一被金兵击垮。李纲毫无办法,请求罢去宣抚使职务,宋钦宗于是召还李纲,派老将种师道代李纲为两河宣抚使。

    在李纲出任宣抚使期间,宋钦宗又听信了左右大臣们的意见,秘密托人用蜡丸密书送给原辽国降金的将领耶律余睹,要耶律余睹叛金作为宋王朝的内应;接着,又派人致书给已经残败,僻处一隅的西辽,约西辽共同攻金。两书都为金人所得。金人大怒,于是决策再度大举攻宋,以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仍分两路进军。

    靖康元年九月,金军攻克太原,长驱直入,宋钦宗还想议和,不断派使者去金军。金军表面上同意和谈,实际上却一直没有停止进攻。

    当时,许多有识见的大臣,都感到形势严竣,御史中丞吕好问提出,赶快调集兵马保卫京城,宋钦宗不听;李若水也上书宋钦宗,要求赶快征召勤王之师,宋钦宗仍然不听。相反的,却把李纲用“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两次降职,谪赴宁江(今云南省境内)。宋钦宗信任的兵部尚书孙傅,却迷信郭京等一批左道旁门的道士,说是凭神传六甲之法,只须七千七百七十九人’就可以生擒金兵的宗翰、宗望两大元帅;又有什么北斗神兵、天阙大将之类,竟异想天开地认为靠这批人就可以守住京城。

    两河宣抚使种师道看到真定(府路名,包括今河北省正定县及河南安阳、林县等县,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太原两府都入金人之手,连忙下令,调西、南两道兵马立即赴京城;种师道从当时敌我双方的军事形势出发,上书主张宋钦宗退幸长安以避金军锋芒,主和的大臣都认为他胆怯了,将他从前线召还,种师道病死在京城。种师道死后,宋钦宗听信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大臣的意见,下诏命西、南两道入京的兵马回去,这样,京师只剩下守兵七万。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由汜水关渡黄河,直逼京师。宋钦宗这才慌了,匆忙起用李纲.任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这时,李纲正在贬谪途中,刚走到长沙,接到起用的命令,立即率领湖南勤王之师来援京师。

    到这时候,宋钦宗才下诏召集各路兵马到京师勤王,但是金人已到京城之下,派出去的使者大都为金兵擒获。只来了一支南道都总管张叔夜的部队,毕竟势单力薄。

    唐恪看到情况不妙,赶紧劝宋钦宗西幸洛阳,退守秦雍,宋钦宗表示同意;另一大臣何橹反对东迁,宋钦宗不知从哪儿又来了决心,又决定不走了,说:“如今应该死守社稷。”张叔夜从双方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目前最好退居襄阳(今湖北省部分地区),宋钦宗也不加理会。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宋钦宗派左道之士郭京等人开城门迎战金军,这批人一出城就逃散了,金兵乘势攻破京城。宋钦宗痛哭说:“朕不听种师道的话,以至于此!”金兵第一次围城后退兵时,种师道曾经主张乘金兵半渡黄河时出兵痛击,宋钦宗没有听他的话;种师道死前主张宋钦宗退幸长安,宋钦宗又没有听。种师道从宋徽宗重用童贯、联金攻辽起,就一再反对朝廷的这个错误决策,以后历次关键时刻,都从战略上提出中肯的意见,可惜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有了种师道、李纲这类人才在身边而不能用!张叔夜最后提出,要带残余兵马保护宋钦宗突围,宋钦宗犹豫不定,终于以皇帝身份投降金人。

    于是,已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现任皇帝宋钦宗,以及一批皇室人员,全部成为金人的俘虏,京城被劫掠一空。金人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俘虏北归,史称“二帝北狩”,又称“二帝蒙尘”。李纲从湖南赶来勤王的军队还在路上,已经来不及救援京城了。北宋的历史于此结束。后来,宋徽宗、宋钦宗都以屈辱的俘虏身份死在金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