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宋辽金(17)
    宋辽金(17)

    此时,宋钦宗方才决定固守,遣使召回业已出行的宦官、国公们。宋钦宗当即升任李纲为尚书右丞,赐袍带并笏,燕京城留守,对李纲说:“朕今日为卿留京城,治兵御敌,全部委托给卿了。”李纲仓皇受命,当夜宿于尚书省。

    半夜,宋钦宗又派宦官通知宰相大臣,要清晨出逃。

    黎明,李纲入朝,看到禁军都已做好出逃准备。李纲厉声对禁军们说:“你们愿意死守宗社呢?还是愿意随皇上巡幸?”禁军们都高呼:“愿意死守。”李纲入见宋钦宗说:“陛下已答应臣留在京城,为何又要出巡?六军的父母妻小,都在京城,他们岂肯舍之而去。万一中途散归,陛下靠什么人保卫?而且金兵已经追近,如果知道皇上离开不远,用快马来追,陛下又能怎么办?”宋钦宗这才明白,下命令不出巡了。李纲立即按宋钦宗新的不出巡意见,传旨宋钦宗左右说:“皇上已决定留守,敢有再言去者斩!”说完,出来向禁军宣布留守,禁军们都拜呼万岁!宋钦宗于是任李纲为亲征行营使,总管军事,并派使者催促各路勤王之军来援京城。

    此时,金人两路大军中的南路都统宗望一军已渡黄河,前锋直达汴京西北,以火船几十艘顺流而下,进攻宣泽门。李纲到城头上指挥宋兵,用长钩钩住火船,用过去花石纲运来京城的那些大石头,从城头上丢下去,打碎了火船,击退金兵的进攻。七八天后,守城的军队布署停当,金兵也已云集城下。

    金将宗望几次攻城,都被李纲所率领的敢死队所阻。金兵知道宋朝有备,于是不再急攻,派使者来议和。

    金军提出的议和条件很苛刻:要付犒军的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唐县等地,治所在定县),河间(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海河以南地区,以及山东部分地区,治所在今河北省间县)三镇给金国;还须派宰稆、亲王到金营为人质,陪送金军过河后才能回来。李邦彦等力劝宋钦宗从金和议,宋钦宗于是避正殿,减常膳,下诏搜括都城私家金银,止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民间已空。李纲说:“金人所需金多,竭天下之财尚不能备足。中山等三镇,是国家屏障,割去后何以立国?”李纲主张,在勤王的诸路军马来到之前,只能用和谈来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不能真的答应这些苛刻的条件。而宰相们则还是主张接受这些条件。宋钦宗默许宰相们的意见。李纲于是要辞官,宋钦宗知道,没有李纲主持守城不行,劝慰李纲说:“卿先整治兵马,此事当慢慢商议。”待李纲退下,求和的誓书已写成,称金为“伯大金皇帝”,自称“侄大宋皇帝”。金币、割地、遣质诸项,一如金人所言,由宰相张邦昌和亲王康王赵构奉此誓书去金营。

    这时,勤王的兵马已从四方陆续到达京城,有时候一天涌到数万人,总数达二十余万人。金人稍有恐惧,但宋朝仍每日运输金币到金营。李纲上奏:“金人张大其势,其实兵力不足六万,而我四方勤王之师已数倍于金兵。金兵如此孤军深入,犹如虎豹自落陷阱。”李纲并提出,用周亚夫对付吴楚七国的方针,用重兵压住金军,而后坚壁不出战,等金兵疲劳退兵时,再追击、歼灭他们。钦宗听了很高兴,每日遣使催勤王之师出兵。

    二月,勤王兵统帅之一姚平仲半夜以万人劫金营,不料败归。金人乘势进攻,李纲带禁军出景阳门支援姚平仲,击退了金军。这本是一场互有胜负的仗,但朝中的主和派官僚们立即上书给宋钦宗,说是勤王之师和禁军已经丧失殆尽。金人也遣使指责宋钦宗违反和约。宋钦宗大惊,连忙下诏不得进攻,罢去李纲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官职,派蔡懋代替李纲。蔡懋上任后一查问,损失不过才千把人,禁军和勤王之师主力都在,便报告宋钦宗。宋钦宗于是手书慰劳李纲,赐白金五百两、钱五百万,并且要吴敏转告李纲,不久就要重新任用他。

    这时候,太学生陈东率领几百名太学生,伏在宣德门下,上书要求恢复李纲官职,重用带兵前来勤王的老将种师道。宣德门外不期而聚的军民们达数万人,正好主和的宰相李邦彦退朝,太学生们痛斥李邦彦,李邦彦匆忙逃走。宋钦宗于是复任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守御使。太学生们又要求见种师道,宋钦宗急诏种师道入城,众人见到种师道后,才纷纷散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